安禄山有何实力敢发动安史之乱?
复制2024-12-15 10:03:35
4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分水岭,始于安禄山和史思明二人背叛唐朝起兵谋反。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我们知道,古代是中央集权社会。这样的集权社会,因为是用高压的办法控制地方,因此,只要朝廷的统治力变弱,地方上就容易造反。中央集权的统治力变弱,一般都是朝廷进入了衰败时期,对地方上无法控制,地方上的诸侯们才会造反。
不过就算是造反,他们也不会公开表达这样的观点。他们一般会说,他们那样做,是为了拯救皇室,拯救百姓,给天下带来和平安宁。因为如果他们说自己想造反,就肯定得不到天下老百姓的支持,因而当然也不可能获得成功。
但是,唐朝时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却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情况。当时的唐朝是盛世而不是乱世。不仅是盛世,而且国泰民安。但是安禄山却在这个时候造反了。这就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知道安禄山是怎么想的。
安禄山造反也就罢了。最奇怪的是他居然能够成功。一路势如破竹,先攻下洛阳,在那里称帝;接着又攻下长安,撵得唐玄宗四处逃窜。后来,若不是郭子仪、李光弼这些节度使奋力厮杀,又借外国军队帮忙,整个唐朝可能就从那时候结束了。
这说明什么,说明安禄山和史思明的叛乱,是受到了不少人支持的!
史书上没有说“安史之乱”受到了支持。史书上说的都是“安史之乱”给老百姓带来怎样深重的灾难,怎样不受老百姓的支持。问题是,既然不受支持,为什么“安史之乱”能够取得那么大成功呢?
虽说“安史之乱”最终还是被扑灭下去了。但是前后经历了八年的时间。这不能不说,“安史之乱”在当时似乎并不像史书上说的,受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抵制。同时说明,安禄山在造反的时候,特就觉得他肯定能够取得成功。
那么,安禄山究竟看到了什么?为什么他在盛世太平的时候,居然敢造反呢?
我认为当时安禄山看到了当时社会上,存在四个严重问题。
第一个问题,唐玄宗不能识将。
唐玄宗对将领的认识,全凭自己的好恶。当时有很多名将,包括王忠嗣,也包括后来崛起的郭子仪、李光弼,这些名将都不受唐玄宗的待见。唯一受待见的是哥舒翰,但哥舒翰已经太老了。也就是说,整个朝廷内部,其实是没有什么将领的。
没有将领镇守,因此安禄山往内地攻打的时候,完全是一种有恃无恐的感觉。
第二个问题,所有的军队都囤积在边关。
当时唐玄宗致力于开疆拓土。他有点学汉武帝的做法,比如汉武帝封禅夸耀武功,他也封禅夸耀武功。
唐玄宗当时确实也遇到了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就是整个北方的突厥、吐蕃以及其他一些民族,都不是太强大,打起来似乎并不是太难。所以他想像汉武帝当年开掘走廊一样,也要开掘出一片土地。
但是唐玄宗开疆破土,和汉武帝相比,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汉武帝开疆拓土靠的主要是卫青、霍去病。这两个人是汉武帝的至亲。包括后来的李广利,也是汉武帝的亲戚。可以说,汉武帝其实是让他的家人去打仗。如果不是家人,比如像李广这种,他就不太重视。既然是家人打仗。打下来的江山,也都是他一家人的,谁会造反呢?
唐玄宗不一样,为唐玄宗开疆拓土的人,都没有唐玄宗的至亲,因此他们并不会着意帮唐玄宗打。安禄山就是看到这一点,所以他敢造反。
第三个问题,唐玄宗时期社会矛盾太多。
唐朝当时虽然处于盛世,看起来好像比较太平。但实际上,社会的贫富悬殊比较严重,土地兼并比较严重,官员的贪污腐化比较严重。因此,老百姓心里有非常多的不满。
这种不满堆积在他们心中,让他们变得非常容易被煽动。他们觉得通过造反,肯定能够改变自己不好的境遇。
所以安禄山一吆喝,他们也就跟上了。
第四个问题,天下人对唐玄宗宠幸杨家不满。
唐朝是一个比较开放的时代,大家对唐玄宗宠幸杨贵妃、杨国忠的事情,早已经议论得沸沸扬扬,大家对这种事情很不满,不过平常也就发一阵牢骚罢了,无能为力。
现在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要杀杨国忠,也就是帮皇帝杀掉他身边的奸臣。这是在帮皇帝的忙呢,大家怎么会不积极踊跃呢?
这些恐怕就是安禄山敢于在盛世的时候造反的原因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