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秘闻野史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

  历史上李世民与李元吉正妻杨氏之间有哪些故事?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严格来说,他们俩本应该是仇人,但却有了夫妻之情,还生下一个儿子。

image.png

  而且,因为李世民跟李元吉的亲兄弟关系,这对情人也就变成了二叔和弟媳的偷情,二叔还杀了弟媳的老公。

  别的不说,就凭这倒霉的关系,就能勾起吃瓜群众们的兴趣了。

  按照道理来说,李世民跟杨氏也确实算得上是仇人,李世民可是把杨氏的老公李元吉,以及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全给杀掉了。

  可他为何还敢跟杨氏同床共枕,而不害怕被报复?

  本文对此略作分析,总共大概有四个原因:

  一:李世民杀了杨氏的丈夫,但没有杀她的儿子

  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后,干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不论大小,全部都干掉了,其中,李元吉有五个儿子被干掉。

  史书并没有记载李元吉的五个儿子中,是否有杨氏所生者。

  当然,即使不是杨氏所生,名义上,杨氏也李元吉所有儿子的嫡母。

  但从李世民敢跟杨氏同床共枕的行为上来判断,李元吉的这五个儿子应该一个都不是杨氏所生。

  原因也很简单,丧子的女人是很可怕的,我想,李世民应该不会那么胆肥,杀其子还占其身。

  如此,李世民跟杨氏的仇恨就可以小上那么一点。

  另外,根据李元吉的几个女儿的历史记载,似乎也没有一个是杨氏所生。

  李元吉在被杀之前,有五子六女,这么多儿女,却没有一个是正妻杨氏所生,证明,他们俩估计是没有什么感情的。

  这也有可能,因为李元吉作为唐高祖李渊的嫡子,娶谁当老婆,一定是要从政治利益上去考虑。

  联姻的夫妻,大部分的感情都会比较虚弱。

  杨氏既然没有儿子给李世民杀,和李元吉的感情本就不那么深厚,未来,跟李世民搅合在一起,也就有了可能。

image.png

  二:家族的羁绊,让杨氏不敢报复

  杨氏出身隋朝宗室家族,即使隋朝没了,但她出身的弘农杨氏依旧是当时比较庞大和有名的家族。

  类似的家族,沾亲带故的亲人当然不会少。

  特别是在“玄武门政变”时,杨氏的年龄也不算太大,李元吉当时也才23岁,杨氏顶多也就这个年龄。

  即使在她跟李世民生下儿子,曹王李明之时,也才30岁出头。

  那么,由此推算,还算年轻的杨氏,她的父母很有可能还活着。

  有庞大的家族羁绊,父母有可能还活着,杨氏敢向李世民施展报复吗?

  她敢动手,不论成功与否,整个弘农杨氏,包括她的父母兄弟在内,全部要完蛋。

  伤害皇帝的下场,谁都知道。且古人对家族的重视,也是远超现代人的。

  别说她跟李世民只有杀夫之仇,就算真有杀子之仇,出身大家族,深知政治斗争残酷性的杨氏,也会考虑报复李世民所要承担的后果。

  就算她不考虑,弘农杨氏的人也会帮她考虑,劝说她放弃仇恨。

  因此,哪怕李世民是强行占有杨氏,她也会忍下不适。

  李世民当然也会知道这一点,只管放心大胆的跟她来上一段情。

  三:忍不住苦日子,忍不住寂寞,杨氏想借李世民改善待遇

  李元吉刚被杀时,杨氏的日子还是很苦的,从锦衣玉食的生活变成了缺衣少食的囚犯生活。

  这个从李元吉的女儿归仁县主的墓志铭上所写的:“二尊齐养,诚周于造次之间。四德兼备,行满於危疑之地。”这句话,大概能推断出来。

  意思是说,李元吉死后,归仁县主是在充满危险的气氛中,在狭小的居所里,受到生母和嫡母(杨氏)的抚养,才长大成人。

  也就是说,李元吉刚死那会,杨氏的境遇是很凄惨的。

  贞观二年后,杨氏的境遇稍有改善,因为当年,李元吉被追增为海陵郡王,杨氏顺理成章的成为郡王妃,基本的生活保障有了。

  但作为李元吉的老婆,估计不会有太好的待遇,想恢复到原本的富贵生活,是不可能的。

  她的家族肯定有钱,但只要李世民不点头,估计没谁敢送钱给她用。

  一个20来岁的女人,从已经习惯的奢侈的富贵生活,骤然跌落到要学普通人那样过日子,每日消费需要精打细算,她未必能忍受得了。

  而且,长时间的守寡,对于性格和思维都比较开放的唐朝女人来说,也是无法忍受的。

image.png

  能改善她境遇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李世民。

  所以,李世民跟杨氏之间的纠葛,有可能是杨氏主动为之。

  李世民不过是顺手接过了杨氏递过来的橄榄枝罢了。

  至于李世民为何没能忍住诱惑,原因也简单,杨氏在史书的记载中,是相当美丽的一个女人。

  史载其:“玉貌雪肤,眉目如画”。

  李世民是好色的,有美人送入怀,又没有太多后遗症,能不干脆的接受?

  四:李世民跟杨氏开始时,真正能阻止他的人,或许已经不在了

  杨氏毕竟是李元吉的正妻,李世民跟她搅合在一起,名声上总归还是有些不好听。

  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李世民后来想给帮自己生下一个儿子的杨氏正式的后宫地位,却被魏征阻止,李世民被迫放弃给杨氏名位。

  其实,真正能阻止杨氏进入后宫,或者说阻止李世民跟杨氏勾搭上的,当时还真有一个人能办到,就是长孙皇后。

  但根据我的分析,李世民跟杨氏打的火热的时候,长孙皇后很可能已经去世了。

  否则,长孙皇后绝对不会看着李世民勾搭上李元吉的老婆。

  为什么这么分析?

  杨氏跟李世民生下过一个儿子,是李世民最小的儿子,曹王李明,既然是最小的儿子,那么,他们俩动情的时间,就不会太早。

  曹王李明具体出生的年份,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但比他大一些的赵王李福的出生年份有记载。

  李福是三岁封王(其墓志铭上记载),时间是贞观十三年(史书记载),也就是说,李福是在贞观十年出生。

  比李福年龄更小的李明,出生时间肯定在这之后。

  李明受封王爵的时候是贞观二十一年,即使比李福受封时的年龄大一点,他出生的时间也在贞观十一年以后了。

image.png

  而长孙皇后在贞观十年去世。

  所以,我才分析,李世民是在长孙皇后去世后,后宫没有能约束他的人,他才敢大大咧咧的跟杨氏同床共枕。

  总结:综合以上四点原因的讲述,就能知道李世民为何敢跟杨氏勾搭在一起,而不惧怕其报复了。

  两人之间,除了李元吉的因素,也没啥深仇大恨。

  碰巧,杨氏跟李元吉也没啥感情。

  李元吉死后,杨氏受不了长期落魄及守寡的日子,凭借着美貌向李世民发起了攻势。

  而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至少在后宫里面,李世民也彻底没有约束他的人。

  有美人投怀送抱,了解了她的心思后,觉得没啥危险的李世民,当然就顺势接下来。

  性质不过是皇帝找个女人解乏而已,然后两人生下了儿子,没啥大不了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秘闻野史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一马换一命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一马换一命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穆公的详细介绍。  秦穆公非常喜欢马,曾不惜重金,搜...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得了“健忘症”

皇帝故事:春秋时期,秦穆公得了“健忘症”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秦穆公的详细介绍。  公元前648年,晋国闹饥荒,晋惠...

皇帝故事:赵匡胤初临战场,威名镇敌军

皇帝故事:赵匡胤初临战场,威名镇敌军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匡胤的历史故事。  公元956年,后周皇帝柴荣御驾亲...

皇帝故事:宫廷乐师优孟智谏楚庄王

皇帝故事:宫廷乐师优孟智谏楚庄王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楚庄王的详细介绍。  优孟是春秋时期楚国宫廷中的一个乐...

皇帝故事:赵匡胤早年因偷瓜一事,而幡然醒悟

皇帝故事:赵匡胤早年因偷瓜一事,而幡然醒悟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当面直接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敬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那么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赵匡胤的历史故事。  赵匡胤年少时喜欢练武,总爱随身携...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秘闻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