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瑾能力平平,为何孙权如此重用他呢?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4 14:02:13

88

诸葛瑾 能力 平平 为何 孙权 如此 用他

  诸葛瑾虽然在历史上的名望不及弟弟诸葛亮,但是在当时那个年代,诸葛瑾也并非碌碌之辈,一路做到了东吴大将军的位置,而诸葛瑾一生带兵打仗,除了跟随吕蒙有一次躺赢之外,其他的基本都输了,孙权为何还如此重用他呢?

image.png

  带兵必败的诸葛瑾

  诸葛瑾带兵天分属实不高,但运气好,第一次就参与了吕蒙袭击荆州的军事行动,混了战功,被封为宣城侯。

  但是之后独立带兵就彻底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第二次曹魏围攻朱然,诸葛瑾带兵去救,半路被人烧了船;第三次跟孙权到曹魏搞事情,被司马懿击败;第四次更是没交手就跑了;第五次又被司马懿锤了。

  不过别看诸葛瑾这带兵必败的属性,那是丝毫没有影响孙权对其的信任,萌叔认为原因是诸葛瑾有三个大多数人都做不到的优点。

  忠诚

  正所谓“忠臣不事二主,好女不侍二夫”,诸葛家忠诚这个传统还是传承的很好的,当年诸葛亮跟随了刚起步的刘备,奉命出使东吴,孙权就有意让诸葛瑾将其留下,而诸葛瑾直言:“弟弟有了君主,就不会变节,弟弟是不会留下的,就像我不会跟他离去一样。”

  正因为相信诸葛瑾的这份忠诚,即便刘备伐吴的时候,他守在南郡,有人进谗言说他通敌,孙权断然不信,因此有了和孙权“生死不易”的佳话。

  不得不说,一个敢说一个敢信,结果两个人都还做到了言行一致,实在难得。

  正直

  诸葛瑾不仅忠诚,还正直,比如说帮虞翻求情的事,虞翻被孙权称为“东吴版的东方朔”,但是这人十分狂放,经常言语上得罪孙权,其实虞翻本身说的话没有问题,只是表达的过于激进,让人难以接受,也正因为言语问题得罪孙权,甚至差点被孙权杀掉,最后被流放交州。

  即便虞翻并无大错,但满朝文武愿意为其说话的也是寥寥无几,有人是与虞翻有过节,有人是不愿与孙权作对,只有诸葛瑾不惜得罪孙权,为其多次求情,这让狂放不羁的虞翻也被这份真诚感动,给亲友写信中提到很是感激诸葛瑾的仗义执言。

  试想,虞翻就好比一个能干又嘴毒的同事,平时就没什么人缘,最后得罪了领导而被处罚了,其他同事都在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会冒着被领导迁怒的风险去多次替他求情吗?并且这种求情是完全没有好处的那种,答案显而易见。

  诸葛瑾为了虞翻进言,由此可以看出其为人正直的一面,对于不平事愿意直言进谏。

  察言观色

  都说“忠言逆耳”,但是逆耳的话大多数人都是不爱听的,更何况君主,虞翻就是因为所谓的“忠言逆耳”而被贬到了交州,而诸葛瑾则不然,他察言观色的功夫很是了得。

  诸葛瑾做事风格和他弟弟诸葛亮有些相似,那就是十分的谨慎,他每当和孙权讨论问题的时候,都会照顾到孙权的情绪,知道点到为止。

  如何有跟孙权意见相左的时候,他不会立马直言进谏,反而是将话题转移到别的问题上,再慢慢的通过引导将自己的观点不动声色地传达给孙权,而孙权也往往能够通过诸葛瑾的引导而明白事情的是非曲直,从而赞同诸葛瑾的观点。

image.png

  比如孙权判校尉殷模死罪,很多人都为其求情,但是越求情,孙权就越生气,结果孙权发现和殷模关系不错的诸葛瑾始终保持沉默,就很奇怪的问诸葛瑾为何不说话。

  诸葛瑾此时离席,神色伤感的说道:“我和殷模老家都沦陷了,生灵涂炭。我们抛弃祖坟,携一家老小,披荆斩棘的来到这里,在众多流民中能够得到主公赏识而受到庇护,不能相互监督鼓励,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如今殷模辜负了主公的恩惠,我反省还来不及,实在不敢说话。”孙权听完很是感动,就说:“我为你赦免了他。”

  从这个是来看,我们就能看出诸葛瑾的情商有多高,当一个人处于负面情绪顶点的时候,你越跟他作对,他的负面情绪就越高涨,所以这些人越求情,孙权越生气,而诸葛瑾用一招以退为进,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成功引起孙权共情,反而化解了这次危机。

  结语: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三个优点好像平平无奇,但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忠诚的人不一定正直,正直的人不一定会察言观色,会察言观色的人不一定忠诚,而诸葛瑾却集三个优点于一身,试问哪个君主不爱这样一个会说话、会办事、又能放心使用的臣子呢?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为何带兵必败的诸葛瑾在东吴可以当大将军?萌叔认为,首先,为将者不计一城一池之得失;其次,胜败乃兵家常事,且诸葛瑾吃的败仗也并非都要负主要责任;最后,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忠诚、正直又有头脑的臣子是难得的,孙权没用错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