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后,李渊为何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
复制2024-12-12 06:04:15
43
虎牢关之战是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关各个击破王世充军、窦建德军的一次极其重要战役。此战后,李渊处死窦建德,却放过了王世充,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渊选择赦免王世充、杀窦建德,其实是因为两人归唐的过程不一样。王世充相当于是主动投降,而窦建德则是被生擒的。
不过最终,王世充其实也没逃过一死,而是被离奇的刺杀了。
要想说明白这事,其实还得从之前的三方大战说起。
大业十三年七月,李渊在太原正式起兵。因为准备比较充足,短短三个月内,就一路打到了长安。然后在长安城内,拥立杨广的孙子杨侑为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自任为大丞相。
不得不说,李渊真的是运气很好。隋朝最后的那几年里,杨广因为在长安待着不舒服,所以直接去了江都(今扬州)。杨广走的时候,几乎将隋朝在关中地区的大半精锐全都带走,这才给了李渊可乘之机。
拿下长安之后,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李渊就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成了当时天下最大的一股割据势力。更加幸运的是,就在李渊攻入长安之后不久,江都就爆发了兵变,杨广死在自己麾下禁军的手上。
杨广一死,隋朝彻底崩溃。在这种情况下,继续留着杨侑也就没什么意思了。所以不久之后,李渊直接逼迫杨侑让位给自己,自己登基做了皇帝。
唐朝由此开国。
李渊刚刚登基的时候,天下局势大概是这样的:北方诸侯林立,但以四家实力最强,分别是李渊、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南方则相对较弱,只有一个萧铣稍强一些。
随着杨广身死,隋末乱战的第一回合开始了。在第一回合开始之前,李密率领的瓦岗军,正在和王世充死磕。江都兵变之后,宇文化及一下子继承了杨广手底下的大多数隋朝精锐,威胁到了里面的后方。所以,李密不得不暂时放下王世充,转头去收拾宇文化及。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但是瓦岗军自身也损失惨重。
就在李密和宇文化及死磕期间,王世充抓紧时间恢复。等到李密打垮了宇文化及之后,王世充果断出手,对瓦岗军发动袭击。最后结果显而易见,刚刚经历大战还没有恢复的瓦岗军,根本不是王世充的对手,李密战败,就此出局。
王世充、李密、宇文化及这三家的地盘,大致就是今天的河北、河南、山东、江苏这一片。李密、宇文化及这两大巨头倒下之后,原有的地盘出现了暂时性的真空。王世充倒是想趁机吞下所有地盘,可惜在经过先前和瓦岗军的战斗后,自身也是有心无力,只能吞下一部分。所以,原本相对弱小的窦建德,就捡了大便宜,吞下了不少原本属于这两方的地盘,一跃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之一。
在此期间,李渊一直在忙着巩固关中。先是向西和陇西地区薛举干了两仗,最后将其吞并。然后又花了几个月的时间,收拾掉北方主动进犯的刘武周。如此一来,李渊等于占据了整个天下的西北角,彻底解决了后顾之忧。
至于南边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南边的割据势力,大多没有北边这几家这么强,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没有得天下的希望。唯一一个例外是萧铣,萧铣是当年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皇室萧家的后裔。从南梁到隋末,听上去好像隔了很久,但其实也就隔了几十年而已。所以隋末的时候,萧家这块招牌在南边还是比较有市场的。隋炀帝死后,萧铣竖起萧家的大旗,很快就占领了大量的地盘。
但问题是,在起兵之前,萧铣只是一个县令,根本没有自己的本部人马。所以地盘大了以后,萧铣就面对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手底下这些骄兵悍将不听他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萧铣直接下令,将大量军队遣散回家,让这些军队将领暂时和军队彻底脱离关系。萧铣想要休养生息几年,等自己彻底完成内部整顿以后,再向外发展。
所以当北边打得如火如荼的时候,萧铣这边正在修养,自然无法参加北边的战事。至于其他的南方实力,和李渊、王世充等几家压根不是一个层次的,自然也没资格参加北边的大战。
在经过差不多两年多的乱战之后,隋末原本纷乱的局面,开始逐渐清晰起来。李渊占据西北,王世充和窦建德在东北,萧铣在西南,东南则是由一堆杂鱼组成。
隋末战事,由此进入第二个回合。
第二个回合当中,萧铣依然打算休养生息,李渊则率先出手,让李世民率领大军,进攻王世充。
和演义小说里不太一样,历史上真实的王世充,其实是个非常励志而且非常能打的将军。在隋朝最后的一年多时间里,王世充甚至曾一度被杨广视作是真正的国之柱石。要不是王世充本人确实有两把刷子,也不可能在之前的三家大战当中,取得最后的胜利,还战胜了李密这样的枭雄。
不过可惜的是,这一次,王世充遇上的是李世民。
毫不夸张地说,整个隋末唐初几十年的时间里,李世民其实才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名将,这点基本上没有任何疑问。李世民打王世充这一战,如果要细说的话,那就太复杂了。简单来说,就是经过一番苦战之后,李世民步步蚕食,打掉了王世充大多数地盘,将王世充围困于洛阳城内。
仗打到这个份上,似乎李世民已经胜券在握。只要多围困几天,王世充肯定必败无疑。
但就在这个时候,出事了。
窦建德来了。
原来就在王世充露出败相的时候,王世充果断向窦建德发出了求救信号。当时王世充单凭自身,绝对没有任何希望能够战胜李世民,所以只能向外寻求帮助。
而窦建德在收到王世充的求救之后,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从窦建德的角度来看,自己和王世充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如果等到李渊顺利吃掉了王世充,自己就很难单独抗衡李渊,最后很难逃脱被吃掉的命运。但是,如果要救王世充的话,什么时候去救,就成了一个很关键的事情。
最终,窦建德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等王世充被收拾得差不多以后,再派出援兵救援。这个道理其实也不复杂,唐军围困洛阳城以后,自身在之前的战斗当中,肯定也受到了不小的损失。这个时候,最适合窦建德去摘果子了。最好的结果,就是窦建德可以打垮唐军,同时吃掉王世充,占领洛阳,打开通往关中地区的大门。
不得不说,这个计策,真的是妙到极处。如果换做其他时代,窦建德这个计策,说不定就能载入史册,决定天下最后的归属了。
可惜,他遇上了李世民。
在洛阳被围之后,窦建德带上了全部家底,带着十几万大军,气势汹汹地前去洛阳。消息传到唐朝这边,整个长安高层都慌了。作为皇帝的李渊,也是身经百战,自然看得出窦建德的用心。所以李渊当即下令,让李世民率军返回关中。就算不能一口气吃掉洛阳,至少也要保证窦建德打过来,保证关中地区的基本盘。
从后世的角度来看,李渊的这个决策是没任何毛病的,属于那种十分稳妥的上策。但是,身在前线主持战争的李世民,却直接表示反对。
李世民认为,只要这次退了,窦建德多半能一举吃掉王世充。以后唐军再想进攻,就只能面对一个更加强大的窦建德,更加难打。而当下继续战争的话,王世充已经残了,只要解决了窦建德,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将势不可挡。
李世民的这种想法,当然也很有道理。但是,当时李渊却提出了另外一个问题:唐朝军队打过王世充以后,已经很疲惫了。你确定凭疲惫的唐军,能够打得赢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
李世民说:我行!
然后李渊选择信他一次。
在决定继续战争之后,李渊也压上了老底。不过,李渊这次派出的精锐,却并不是去支援李世民,而是南下去袭扰萧铣。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李渊发了疯想要三面开战。而是李渊担心,在李世民和王世充、窦建德死磕期间,南边的萧铣再上来插一杠子。如果出现那个局面,唐朝就真的必败无疑了。所以李渊决定以攻代守,让这三路兵马,前去袭扰萧铣,目的就是拖住萧铣。
不过李渊大概做梦都没想到,他的这个布置,几个月之后将给唐朝带来多大的惊喜。三路袭扰大军当中,两路等同于无功而返,但也确实起到了拖延萧铣的作用。唯有第三路,由李渊的侄子李孝恭率领的那一路,截然不同。
因为当时李孝恭有个副将,名叫李靖。
在李靖的帮助下,原本一场袭扰战,硬是让他给打成了歼灭战!开战之后,李靖带着军队,一口气直接打到了江陵,逼得萧铣不得不开城投降。而且讽刺的是,就在萧铣开城投降几天之后,萧铣布置在南方的十几万援军,就抵达了江陵城外。但此时萧铣却已经投降了,所以唐朝等于是兵不血刃,一下子凭空又多出了十几万精锐。
不得不说,李靖真的是把速度二字,发挥到了极致。
不过,南方的战事,还是后来的事情。至少对于当时的唐朝而言,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战胜窦建德。但是,当时的唐朝,同时三面开战,也已经到了极限。就算李渊身为皇帝,也没法给李世民更多的支援了。
凭一支疲惫之师,既要继续围困洛阳城,又要挡住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这怎么可能做得到呢?
但是李世民偏偏就做到了。
在决定继续战事后,李世民分兵两路,一方面让主力军队,继续围困洛阳,逼王世充投降。另一方面,李世民率领数千精锐,直奔虎牢关。抢在窦建德大军到来之前,拿下了虎牢关,扼守虎牢关拒敌。
窦建德,你来吧!
谁打赢这一战,天下就合该是谁的!
历史上著名的虎牢关大战,唐朝的定鼎之战,李世民的封神之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数千精锐,想要挡下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这种事情怎么看都不可能。但是当时的李世民,却敏锐地察觉到了窦建德大军的一个弱点,那就是装备太差!
窦建德是农民军出身,而且直到杨广死了以后,麾下势力规模才开始变大。短短几年之内,根本不足以拥有强大的武器装备。但是李世民不一样,当时李世民带去虎牢关的这几千精锐,是当时整个大唐最为精锐的玄甲军。
这支玄甲军,脱胎于当年李渊在太原剿匪时训练的轻骑。后来打垮了薛举之后,又吸纳了不少陇西骑兵。就算当时李渊已经占据整个关中,实力雄厚。但李渊倾尽家底,也只打造出了这数千玄甲军。这支玄甲军,人人皆有重铠、轻甲两套装备,人人配马。正面冲锋的时候,穿上重铠,就是一支重骑兵。脱掉重甲换上轻甲,就是一支轻骑。
反观窦建德那边,人数虽然多,但来得匆忙,根本没有多少攻城设施。虎牢关又是天险,没有大型的攻城设施,单靠人命去堆,那是不可能的。
打仗,不光是数人头、看士气,也要看武器装备的。
正是发现了窦建德大军的这个弱点,李世民将战场选在了虎牢关。凭借虎牢关天险,李世民硬是挡住窦建德一个月的时间,而且自身没有受到太大损失!窦建德虽然拥兵十几万,但面对那座雄伟的虎牢关,也只能止步不前。
在双方对峙当中,战局开始慢慢发生变化。
李世民这边,以数千精锐挡下十几万大军,士气自然越来越高。而窦建德那边,被挡住了一个多月无法寸进,自然士气越来越低。
更重要的,是补给。
十几万大军,听上去很唬人,但是同时消耗也很大的,每天消耗的粮草,都是一个天文数字。时间越往后拖,对窦建德越不利。
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使出了第二样手段。他让手下士兵,偶尔出城,带着马匹出去吃草。窦建德一看这架势,自然误以为李世民的粮草也已经不足,于是便不由心生大意。
就是这个大意,彻底葬送了窦建德。
经过一个多月的对峙之后,窦建德的大军,已经彻底对唐军放松了警惕。就连窦建德本人,都开始大意起来。就在这个时候,李世民忽然率领麾下骑兵,走出虎牢关,直接对窦建德的中军大营发起冲锋!
三千玄甲军,冲击十几万大军。
这种看似是自杀一样的行为,却偏偏成功了。仔细想想其实也不奇怪,一来窦建德方面没有防备,当时连武器都没有拿好,队伍也没有整理。而李世民那边,则全都是精锐重骑兵。而来窦建德那边全都是农民军,古代的农民军,和真正的精锐军队,战斗力其实是天差地别的。
于是,这一天,战场上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当李世民率领玄甲军,一路冲到窦建德的中军大营时,窦建德竟然还在开会,准备应对李世民的这次冲锋。很多地处边缘的窦建德军队,直到窦建德被抓之后,才直到李世民带人开始冲阵了。
就这样,李世民带着几千人,跑到十几万大军当中,活捉了窦建德,以及他麾下的许多高层将领。没了这些高层指挥人员之后,原本庞大的十几万大军,瞬间土崩瓦解,作鸟兽散。
三千精锐,打垮了十几万大军,还生擒了对方主帅。
李世民一战封神。
当李世民带着窦建德,来到洛阳城下的时候,王世充自然也就彻底绝望了。所以最终,王世充只能开始和李世民讨价还价,争取一个合适的价码投降。最终,李世民答应王世充,只要王世充投降,不杀他的家眷。
武德四年五月十一,王世充开城投降。
王世充投降后,因为之前李世民已经许诺不杀他,所以只是将他暂时囚禁起来,然后和窦建德一起押回了长安。至于王世充麾下其他高层将领,比如单雄信等人,就全都被李世民在洛阳城外直接杀了。
这一战之后,唐朝统一天下之势,已经势不可挡。
当李世民带着窦建德和王世充回到长安时,等待他的,是最高的荣誉和全城的欢呼。为了嘉奖李世民的战功,李渊甚至还特意给他新创造了一个官衔,名为天策上将。因为旧有的官职或是荣誉,已经无法表彰李世民的功劳了。
但同时,李渊还面对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处理窦建德和王世充。
这两人,都是一方雄主,李渊明白放虎归山的道理,自然不可能放过他们。所以李渊下令,在长安城内的大街上,对窦建德实行当街斩首。相比窦建德,王世充则更麻烦一些。毕竟李世民先前已经答应饶过王世充和他的家小,如果这时候再反悔,确实不太好。所以最后,李渊下令,判王世充及家小流放蜀地。
但是,凭着阴谋和造反起家的老李,自然不会这么轻易放过王世充。所以接下来,长安城内又发生了一个匪夷所思的案子。
因为当时负责押送王世充的人员还没有准备好,所以王世充及其家小,被暂时关押在长安旁边的雍城内。但是,就在王世充被关押期间,忽然来了几个人,说有圣旨要王世充出来接一下。等到王世充出来以后,这几个人立即上前,乱刀砍死了王世充。
后来查明,这个案子背后的主使者,名叫独孤修德。因为他爹曾是王世充的部下,武德二年的时候想要投降唐朝,结果被王世充给宰了。所以独孤修德是以替父亲报仇的名义,杀了王世充。
至于说独孤修德背后还有没有人,没有人会去查了,因为答案显而易见。独孤修德的太爷爷,名叫独孤信,独孤信是李渊的外公,所以独孤修德其实是和李渊有亲戚关系的。而且当时王世充被看押的那么紧,怎么可能来几个人说自己有圣旨,看守的人就主动把人提了出来。然后在他们乱刀砍死王世充的时候,还不上前阻止呢?
显然,这背后就是李渊在主使。
但是,谁在乎真相呢?
王世充死了以后,李渊装作雷霆大怒的样子,但却雷声大雨点小,并没有真的严惩独孤修德。反倒是后来独孤修德还一度担任唐朝宗正卿一职。这个职务,只有李渊视作家人、而且很亲密的人,才能去做。至于王世充的儿子和家属,后来在被流放的路上,想要逃跑,但最终也逃跑失败,被押送人员就地解决了。
所以,李渊之所以赦免王世充,主要是因为王世充主动投降,而且投降之前和李世民谈好了价码,李渊不方便光明正大地杀他。但是最终,王世充还是死于暗杀,和窦建德一样,最后也没能逃过一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