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中的李逵是个怎样的人?阴险毒辣杀死兄弟
复制2024-12-12 06:00:59
84
一部《水浒传》,塑造了一群快意恩仇、替天行道的梁山英雄形象,然而小说毕竟只是小说,正史上有没有梁山好汉,又究竟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令人意外的是,正史还真有梁山好汉,但只有36个头领,最大规模时也仅千余人,与水浒传108将统领上万相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
更为重要的是,正史中真正的梁山好汉,其中一些形象并不好,可以说颠覆了人们传统认知,尤其傻大黑、真性情的李逵,竟然是一个汉奸。本文重点讲述三个人物,即宋江、武松、李逵,从这三人身上,可以看到正史和演义的巨大区别。
水浒传中的宋江,一心想要招安,开始看不上梁山,后来被逼无奈上了梁山,迅速调整心态,将梁山作为招安资本,所以设计除掉晁盖,夺取梁山大权等。然而,正史中的宋江,却显得更有骨气,在不得已状况之下,才接受朝廷招安。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张叔夜)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踞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这是《宋史·张叔夜传》中的记载,宋江走投无路之下,才向朝廷投降。另外,从规模上看,张叔夜只“募死士得千人”,就剿灭了宋江,可见宋江规模也不会太大。
后来,宋江再度造反,被宋朝将军折可存轻松剿灭,由此而死。
至于武松打虎,其实打的是蔡鋆,是北宋奸臣蔡京之子。
宋徽宗时期,蔡鋆在杭州做知府,由于他倚仗其父的权势,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当时,流落异乡的武松,恰好在杭州卖艺,对蔡鋆所作所为恨之入骨,于是就想除掉他。
有一天,武松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等到蔡鋆出现时,箭一般冲上前去,猛刺蔡鋆数刀,蔡鋆当场身亡。不过,武松却被官兵当场捉拿,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
总得来说,宋江虽然不符合历史,但还算正常,至于哪一个形象更好,这就不好说了;武松属于被“神话”的人物,水浒传中最终死于杭州六合寺,正史中的死亡时间和杭州地点,也比较相似,无论正史还是演义,武松形象都非常好。那么,李逵在正史中又是什么样子呢?基本可以用颠倒黑白四个字来说明。
在宋代史学名著《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中,比较详细记载了李逵一些情况:论心智,非常狡猾;论残忍,与演义无异;论节操,碎了一地。
靖康之乱后,中原一片混乱,山东密州(今天诸城)有三兄弟,名字分别叫:守衙节级杜彦、小节级吴顺、乐将节级李逵。当时知州叫赵野,两宋时期的名人,东京城破之后,被任命为密州知州,官声不错,深得百姓信赖。
然而乱世之中,杜彦、吴顺、李逵三人却想抢班夺权,于是杜彦对两兄弟说,“方今盗贼纵横,一州生灵,岂可无主,请自为知州”,随后李逵、吴顺分别串联军士,赵野获悉后,只能逃走,被抓住之后,杜彦却说“尔为知州,自搬老小,欲向南去,不知一州生灵谁为其主”。
最终,杜彦将赵野四肢钉在木板上杀了,至于赵野家产、奴仆、丫头之类,这兄弟三人私下分了。
不久之后,盗贼宫仪围攻安邱县,县令向杜彦求援。虽然杜彦凶残,但还是准备救援,只是李逵与吴顺却说“仪众甚盛,未可与战”。
杜彦不听,坚持救援。然而却遭遇一场大败,回到密州城下时,李逵吴顺却紧闭城门,奚落杜彦。这还算好的,关键李逵鼓动军士反水,最终把好兄弟杜彦给砍了。于是,李逵成了密州的一把手。
没过2个月,金兵准备再度南下,密州是战略要地之一,所以赵构对李逵发旨,希望李逵忠君爱国,抵抗外辱,《三朝北盟会编》中记载了赵构诏书:
敕李逵等:朕惟胡虏凭陵,山东震扰,保此数州之地,皆由诸将之功。尔等夙著忠诚,各应委任,宜互倾於肝腑,以同奖於朝廷。速底成功,是为报国。
又过了3个月,金兵终于来了。这时,面对金兵招降,李逵与吴顺商议,决定做一个墙头草,看风向再说:
今南有宫仪,北有大金,安敢投拜?若能破宫仪,即日投拜;如不然,或宫仪破大金军,亦降宫仪。今孤城无援,唯强是从
接到诏书的很多盗贼,比如上文提到的宫仪,就坚持抗金,虽败犹荣。由于宫仪兵既败,李逵、吴顺便如约而降,以密州献于金人,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汉奸。
显然,《水浒传》中的李逵,和正史上的李逵,几乎没有一点相似之处。水浒传中的李逵,是一个真性情没头脑的残暴之人,正史中却是一个阴险狡诈贪生怕死的凶残小人。
一部水浒传,贬低了宋江,刻画了英雄武松,却成功将李逵洗白。至于施耐庵为何要洗白李逵,这或许是个千古之谜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