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之后长安成为一座废都 长安到底经历了什么事情

复制
趣历史

2024-12-11 12:02:55

49

唐朝 之后 长安 成为 一座 废都 经历 什么 事情

  唐朝末期的长安经历了什么?为何在此之后长安就成为了一座废都,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前言:每一个中国人,似乎都对长安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结。作为十三朝古都,长安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脉络,沉淀了从周朝到唐朝的深厚文化底蕴。长安凭借着它绝佳的地理优势,使得唐朝及之前朝代的帝王都将其作为建都的不二选择,但是为何五代十国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国家将首都建立于此了呢?难道是这里的龙气耗尽了吗?

image.png

  长安

  政治动荡,战火纷飞

  在唐朝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长安都是全国乃至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城市,即便它经历了诸如安史之乱、吐蕃攻占、朱泚兵乱等大灾祸,但只要经过简单的修复,长安依旧可以“神力如开元”。事实上,长安的衰败要从一个叫做黄巢的人说起。

  公元881年,黄巢带领着军队杀入长安城,自立为王,此后三年内,黄巢军队在城内四处杀戮,百姓民不聊生,但是这种毁坏程度与从前并无二致,主要的城市建筑基本都完好无损。直到公元883年,各路藩镇的唐军攻破了黄巢占领的长安城,一群人如猛虎野兽一般在城内肆意的烧杀抢掠,致使“宫室、居市、闾里,十焚六七”。

  晚唐诗人韦庄用一首《秦妇吟》描写了长安城经历劫难后的画面:

  “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苍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此后,长安内外接连兴起大大小小的政治动乱,长安城的立都根基已然不稳,到了唐昭宗时期,军阀朱温强迫皇帝迁都洛阳,并向长安全体军民宣布“毁长安宫室百司及民间庐舍,取其材,浮渭沿河而下,长安自此遂丘墟矣。”就这样,这座千古名城被毁于一旦,但与此同时,另外一座古城开封也正在悄悄的崛起。

  但话说回来,政治动荡自古有之,为何唐朝末期的政治动荡对长安的影响格外严重呢?这是因为唐朝结束后经历了长达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时期,每一个政权在定都的时候都选择避开长安,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长安实在是没有宫殿了。在这样一个乱世,每一个政权都忙于战争,根本没有时间重新修建宫殿,就这样,长安的人口大多转移到了洛阳和开封,残破的长安长久没有人进行修缮,就此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沦了下去。

image.png

  黄巢起义

  水土流失严重,漕运功能退化

  除了政治的原因,长安王气消失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环境的退化。以森林资源为例,长安位于关中平原地区,本该是水土肥沃,森林密布,沃野千里,但由于此地常年被王朝作为都城,无论是建造宫殿还是居民生存都需要大量的木材做支撑,以至于到了唐朝最鼎盛的开元盛世,整个长安城附近已经没有树木可伐。

  森林的大规模破坏带来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先秦时期,关中地区水源非常丰富,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水环绕的盛景,但失去了森林的涵养,水资源急剧减少,不仅大河的流量缩小,连众多人工渠道都相继干涸了。

  古代不比现在,有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从前国家的运输大多要依靠河道漕运,水资源的退化让长安的漕运功能日渐衰退,富庶程度也大不如前,相对来说,开封和洛阳地区水资源要丰富的多,在运输方面也比长安更有优势。所以赵匡胤在考虑大宋都城的地址时基本是在开封和洛阳两座城市内做选择,长安基本没有被概括在内。

image.png

  长安

  国家矛盾出现变化

  长安之所以能够成为十三朝古都,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地理位置优越。战国时期,秦国之所以能够打败六国统一天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其他六国军队很难攻近函谷关。汉高祖刘邦本来是楚人,但他依然选择在秦朝的领地上建都,考虑的主要还是安全问题。

image.png

  函谷关

  但是,到了宋朝,国家的主要矛盾和主要敌人发生了变化。宋朝要防守的并非是国家周围的各个诸侯,而是北方的众多少数民族,比如契丹、党项、女真等。此时把都城定于函谷关包围的长安城中意义不大。当然定都开封也不是最安全的选择,但是开封丰富的物资可以给国家提供足够的战略支持。

  其实,宋朝的南北战事也并没有很多,尤其是在澶渊之盟建立之后,南北出现了百年的和平局面,大宋似乎没有面临什么威胁。再后来,元朝由少数民族建立,南北矛盾基本消弭,明清两代将都城建在了更加适合生存和发展的北京,自然也就不会再考虑常年不用的长安了。

  参考文献:《旧唐书》《资治通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