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处死魏忠贤之后明朝就垮了 这里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复制2024-12-11 12:01:38
61
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明朝的开创者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心思细腻、想法繁多、权力欲极强的人。
他草根出身,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但却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至于个中原因,并不是朱元璋是个不世出的天才,而是因为他非常爱学习,也非常爱思考
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该如何享有万世江山,他总结了一下前面朝代灭亡的规律,发现了几条要点:
其一:武将夺权,致命。
其二:外戚专权,致命。
其三:后宫训政,致命。
其四:宦官篡权,致命。
既然有了眉目,接下来就好做了,对于第一点,朱元璋做的是尽可能多的屠戮功臣武将,对于第二点,朱元璋做的是不屈名门望族的女人,对于第三点,朱元璋做的是不让后宫参与任何政事。
这样一来,朱元璋就又陷入了困境,因为他发现能用的人不多了,为此,他感觉宫中的宦官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控制的,于是对这个群体网开了一面。
这样做之后,朱元璋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他觉得大权在手,太监们也不敢乱来。
只是让朱元璋没有想到的是,在明朝后期,宦官的危害还是显现出来了,因为他的子孙出了太多的奇葩,不理朝政的大有人在,这样一来权力自然就转移到了宦官的手中。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宦官,当属明熹宗时期的魏忠贤了,而后来崇祯当皇帝后,第一件事就把他给处理掉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何崇祯一杀了魏忠贤,大明就垮了?
太监王承恩说了一句中肯的话,他究竟说了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
九千岁魏忠贤
说起来吧,这个魏忠贤和朱元璋还是很像的,至少在出身上,谁也不会瞧不起谁,只不过两人走得路不一样,朱元璋选择了当和尚,而魏忠贤选择了当太监。
当和尚这事,虽然不光彩,但还不算可耻,毕竟这不影响传宗接代,也不影响以后的飞黄腾达,但是当太监这事就不太光彩,甚至有些可耻了,至于个中原因,各位看官也都懂。
说来也是,历史上的太监不少,但几乎都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可是对于魏忠贤来说,挥刀自宫这事并不是被强迫,而是他主动的。
事情是这样的:
魏忠贤小的时候,家里很穷,没钱上学,成为了一名正儿八经的混混,既然是混混,就得有混混的标签,赌博和迷恋酒色的标签,便贴在了他的脑门上。
有那么一次魏忠贤便和一群浪荡恶少决战了一场,结果魏忠贤差点连裤子都输掉了,为此魏忠贤懊悔不已,直接拿刀对准了自己。
对自己下了那么重的手,魏忠贤还真是一个狠人,不过为了吃饭,他便托人进了宫。
而他的生命也因为这项决定而变得多姿多彩。
万历四十八年,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一个月之内先后驾崩,明熹宗朱由校即位,明熹宗在还没有当上皇帝时,就十分宠爱魏忠贤,这一当皇帝,魏忠贤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后来随着明熹宗的怠政,魏忠贤位极人臣,专断国政,江湖人称九千岁,后来在朝堂之上,还形成了“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上”的局面
亡国皇帝崇祯
魏忠贤成为权臣之后,或许因为少了点什么,性情也是相当狠辣,排除异己时,无所不有其极,搞得朝堂之上人人自危。
不过有了魏忠贤当二把手,身为一把手的明熹宗,觉得很轻松,至少他可以不用为国事操劳,他可以专心地当一个好木工,打造桌子、椅子等家具,有如神助。
花有再开始,人无再少年,所有的人都会老去,明熹宗也不例外。
天启七年,明熹宗驾崩,信王朱由检即位,当然,我们更习惯称他为崇祯皇帝,崇祯在还没有当皇帝的时候,就听闻这个大太监坏事做绝,而崇祯对魏忠贤的厌恶也十分明显。
这就让他的党羽开始畏惧,于是这些人中不少人开始自谋退路,重新站队,而有了人率先挑头,这事就好办了。
于是魏忠贤被人弹劾十大罪,崇祯便以此将魏忠贤赶出宫,发往凤阳安置,可谁知,魏忠贤却在去凤阳的途中豢养了一批亡命之徒,此事被崇祯得知,便命令锦衣卫捉拿魏忠贤。
魏忠贤自知死罪难逃,自缢身亡。
魏忠贤死后,崇祯兢兢业业,开始想要做一番大事业,可是没成想,在他励精图治的第十七个年头,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大明王朝灭亡了。
那么明朝灭亡和魏忠贤的去世有关系吗?
不少人会说,都十七年了,有毛关系,其实还真有。
不离不弃王承恩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城,走投无路的崇祯,决定最后再看一眼这美丽而又繁华的京城,他登上煤山,找了一棵歪脖树,作为自己的最终归宿。
而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的,只有一位叫王承恩的太监。
崇祯脱下自己的蓝色袍服,在上面写下了临终遗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王承恩看到了这句话,泪流不止,他陪伴崇祯多年,也深知这些年来,崇祯的努力,可最后却落得如此下场,王承恩怎能不感慨万千?
他对崇祯皇帝说:
忠贤若在,世事必不至此。
也就是说,在王承恩看来,如果魏忠贤还活着,崇祯和大明不至于走到这一步,王承恩的这句话是抬高了魏忠贤吗?
其实未必,常言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王承恩说这话是中肯的,因为魏忠贤虽然是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但却是极其有能力的。
至少他能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将明末所有的矛盾压制住,虽说他救不了明朝,但至少能再延长一点明朝的国祚。
在魏忠贤死后,乍一看,宦官专权的问题解决了,但崇祯毕竟年轻,他处理政事还太稚嫩,各方面尖锐的矛盾一起爆发,崇祯根本无能力力揽狂澜。
而在当时大部分的官员心目中,崇祯也不是一个好皇帝,至少他没能赢得官员的爱戴,当他的尸首在东华门示众时,“诸臣哭拜者三十人,拜而不哭者六十人,余皆睥睨过之。”
所以,从客观上讲,崇祯不是一个好皇帝,而魏忠贤在当时也有些用处,如果崇祯能让魏忠贤多活些时日,从他身上学习些权谋之术,大明王朝或许还希望!
参考文献:《明史》、《明季北略》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