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灭亡后,崇祯皇帝的子女最后结果如何?
复制2024-12-11 06:05:07
55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崇祯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后人讨论大明王朝,总会对朱元璋报以敬畏,对崇祯皇帝报以同情,前者管理朝政的方式是恩威并施,成效也是最好的,后者也是沿袭了朱元璋的作风,可惜他掌握的大明王朝早已腐朽至极,即使他万般努力,也应对不来四面楚歌,因此大明断送在崇祯手里,让人感到同情。
在惋惜之余让后人疑惑的是,大明灭亡后,崇祯的儿女们去哪了?因为在山海关战役之后,崇祯的几个儿子如迷云一样在历史舞台上神秘失踪了,直到清朝才有他们零零碎碎的消息,那么崇祯的儿女们到底下场如何?明朝灭亡前夕,崇祯在宫里做了什么?
当时,崇祯已经知晓李自成的军队就要逼近皇城,他没有做仓皇出逃的打算,他自嘲是朱氏皇族的罪人,将祖宗们辛苦打拼下的基业败死在他手里,周皇后陪在他身边,一言不发,其实当时崇祯还有个退路,就是往南迁移,逃去自己老丈人家避难,可是他一向厌恶后宫参与朝政,周皇后只能对他言听计从。江山是保不住了,崇祯仍惦记着他们朱家的那点血脉,他派宦官将自己在宫里的三个儿子叫来,算是交代点临终嘱托。
三个儿子仍旧华服异彩的出现在他面前,那种皇子的威仪和夺目瞬间刺痛了他的心,明天天亮以后,天子的孩子也就沦为庶民或者俘虏。他把最小的儿子朱慈炯拉到身边,生气又温柔地责备道:"都什么时候了,还穿着这身衣服,赶紧换了去。"一声呵斥后,又亲自拿寻常百姓家的衣服给他们依次换上,并语带酸楚地说:"明天李自成打到这里,就不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了,在这乱世中,不要想着为我报仇,找个与世无争的地儿,隐姓埋名,见着老者要谦卑,遇到比你们年长一些的要叫叔伯。"崇祯说完这席话,周皇后在一边潸然泪下。
站在父亲的角度,崇祯这番嘱托尽显慈父形象,可是从天子角度来说,崇祯就不希望朱家的血脉日后能举起"复明"的大旗吗?我们猜测在当时此情此景下,崇祯已经万念俱灰,事业和人生都已走到穷途末路,在最后挣扎的一夜,崇祯处在孤立无援的绝境,哪还妄想日后会有人助他的皇子夺回江山?他的唯一目标,就是在危机来袭之前,将几个皇子送出去。
可是守城的侍卫也是军心涣散,各自投奔了不同的势力,崇祯的命令,他们假装听不到,皇城内要是闹得凶了,他们还会编织个"镇压内乱"的理由,来堂而皇之的囚禁崇祯,正大光明的出去不行,崇祯和皇子们就扮成老百姓掺杂在太监中间出去,结果还是被潜伏在宫中的眼线发现了,明朝末年外患内忧早已沆瀣一气。
让崇祯真正绝望的是自家人的冷漠,皇宫里的朝阳门是自家人朱纯臣把守的,崇祯专程绕路去请求他,结果侍卫却告知崇祯,朱纯臣去赴宴了,同为根蒂连枝,而且还担负着保护京城的重任,朱纯臣对大明的命运不管不顾,还去吃喝玩乐?这点彻底激怒了崇祯,他命令起手下还听命的奴仆,准备夺门而出,可是守城的侍卫也是拼命抵御,他失去了唯一一次逃生的机会。
在确定自己逃生无望的情况下,崇祯和周皇后做了件彰显帝后风范的事,崇祯挨个宫殿去劝告宫人们出宫,告知他们李自成就要打到这里来,皇宫不再是他们的避命所了,有些有门路的宦官都逃生了,只剩下一些举目无亲的宫人迟迟不肯离去,周皇后再三劝慰他们,他们也要跟大明江山共存亡。
当晚,周皇后就悬梁自尽了,她不想落到敌人手里被侮辱,周皇后的死去,没有给崇拜带来波动,那是他想要看到的结果,他想要宫里所有的女眷都像周皇后一样"持节",包括他的女儿,于是他来到宫中大开杀戒。崇祯的宠妃上吊未遂,正想逃窜时被他一剑刺死,听到动静赶来的其他嫔妃也都死在他的剑下,跟周皇后一样有气节的嫔妃知道自己逃不掉了,纷纷饮毒酒自尽,接着崇祯打算杀死正值豆蔻年华的长平公主,也许是于心不忍,只是砍去了女儿的左臂,看着女儿倒在血泊中奄奄一息的样子,崇祯没有再下去手~~
第二天天一亮,崇祯还命宦官像往常一样敲响了上朝的早钟,只是没有了以往群臣朝拜的景象,崇祯在黯然销魂中结束了生命。李自成攻入皇宫后,并没有对崇祯五马分尸,而是下令将他埋葬,在昨夜屠杀中活下去的几位皇子,李自成也没有论罪处置,只是一直在收押看管着。
历史的脉轮从来没有停止转动,在山海关之战中,崇祯的几位皇子趁着内乱侥幸逃脱,自此他们很长一段时间都杳无音信。到康熙时期,有老百姓在民间发现了崇祯第四子朱慈照的下落,并向朝廷揭发。康熙赶忙派人抓来,然后凌迟处死!这位当时逃窜出来的小皇子,到了康熙四十七年已是75岁的老人家。康熙对一个老人实行如此惨绝人寰的酷刑,有失人道,那康熙为何要把崇祯75岁的儿子处死呢?无非两个原因。
1、 当年他们都是有罪之身,敢在混乱中逃跑触犯了法律,不管时隔多年都得判罪。而且清朝的阶级划分特别现实,这几位亡命天涯的皇子,到哪都改变不了他们明朝皇族后代的出身,康熙皇帝代表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女真族君主,是容不下汉人正统血脉的。
2、 康熙怀疑崇祯的用心。当年明朝灭亡前夕,崇祯把所有女眷赶尽杀绝,只留下这几个能延续香火的皇子,不能担保崇祯这样安排没有"复明"之心。康熙虽为明君,但生性多疑,心思细腻,他怎么能允许后顾之忧一直在世上存在呢?另外他也把"崇祯的失败"当作自己的教训,为了避免历史重演,他首先要排除异己。
在崇祯的几位皇子被康熙接连处死后,他的直系血脉也就此覆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