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十一次北伐战绩如何 姜维是不是在纸上谈兵
复制2024-12-07 06:03:32
50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十一次北伐,真实战绩如何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言:
公元234年,为蜀汉操劳一辈子的诸葛亮,人生已到油尽灯枯之境。
眼见大业未成,自己就将远去,落幕那一刻,诸葛亮的思绪定然是不甘的。
唐代诗人罗隐在《筹笔驿》诗句中道尽了诸葛亮的不甘和可惜。
抛掷南阳为主忧,北征东讨尽良筹。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
唯余岩下多情水,犹解年年傍驿流。
是啊,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英雄的落幕,往往就是凄凉和悲情同步,理想和现实分裂的过程。
落幕的诸葛亮,留下了对于蜀汉的殷切期望,还有周密的人事安排后,去见先主刘备了。
但蜀汉依旧在,还有数十年寿数,刘禅虽不算雄主,依旧继承了家国遗志,更有蒋琬、费祎姜维等辅佐,为了那未尽的事业,奉献自己。
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除了蒋琬、费祎的治政之才外,最为闪耀的无疑是继承武侯遗志,践行北伐的姜维。
一:姜维到底北伐了多少次。
提姜维,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英武年轻人的声影,还有那句励志言语: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这话背后,是一个感叹时光流逝,壮志未酬的豪杰,那无声的呐喊。
为了践行恢复中原理想,不愿时光白驹过隙,迁延岁月的姜维,前前后后带兵打了十一次。
这十一次北伐,就是姜维北伐记录于正史中最准确的数字,《三国演义》中所言的九伐中原,不过是为了凑够数字之极,而修饰过的次数而已。
这连续十一次北伐,也可以分为数个不同阶段。
第一阶段,姜维没有主掌军政大权,还要受蒋琬、费祎等人制约。
第二阶段,姜维终于获得军政大权,可放开手脚大干一场。
第三阶段,姜维受迫于朝堂局势,不得不北伐。
这三阶段北伐,分别发生了什么故事,战果如何,容我以最简短语言娓娓道来。
二:第一阶段受到制约的姜维北伐。
诸葛亮去世后,蜀汉军政大权,在后主刘禅主政下,将原本集中于一人的权利进行了分化,蜀汉政权渐入刘禅时代。
刘禅时代,主政的蜀汉尚书令蒋碗也非庸才,志气不小,找准机会也会力主北伐。
第一次北伐:公元238年。
曹魏辽东公孙渊造反,魏国太尉司马懿又受重用,率四万大军奔赴辽东平叛。
眼见魏国动乱司马懿远赴辽东,获悉老贼出阵关中空虚的尚书令蒋碗认为,这是攻击魏国的大好机会,便派遣姜维率军出陇右,试探魏军虚实同时,也开始谋划真要好打就进行大规模北伐。谁曾想姜维率军攻至南安郡后,跟魏军相遇,兵马并不多的姜维军和魏军相持不下,打了没多久蜀汉军选择撤退。
姜维的第一次北伐,就这样快速地结束了。
那一年,姜维36岁,官职仅为营司马,正是人生大好年华,在他看来,后面还有机会。
第二次北伐:公元244年。
蒋琬主政时,并没有如诸葛亮时代那样,频繁北伐,随后蜀汉有六年都没在边境动过刀兵。
公元243年,姜维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渐入蜀汉核心领导层。
蜀汉不打,曹魏就会进攻啊。
公元244年,在曹魏权势滔天的大将军曹爽,为了树立战功进一步稳固地位,亲领十万大军进攻蜀汉重镇汉中,那时汉中守将,是善守闻名的王平。
带着三万人马迎战的王平,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毫不慌乱据城坚守。
成都城中,蒋琬已然重病,接替蒋琬的是费祎。
眼见情势吃紧,费祎派遣姜维率领蜀汉军主力增援汉中,在费祎亲自指挥,断曹爽后路的军事行动中,姜维扮演了重要角色。姜维的力战,让魏军在后撤过程中知难而退,魏军死伤甚多,就连带去转运粮草的牛马也消耗殆尽。
战败后羌、胡等地对曹爽怨声载道,曹爽威信大为降低,也为后续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那一年姜维42岁,刚过四十的他,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刻。
(志大才疏的曹爽)
第三次北伐:公元247年。
公元247年,姜维又一次升职成了蜀汉卫将军,获得了和大将军费祎共录尚书事的权利,成了能左右蜀汉朝局的存在。
同年魏国境内爆发羌胡叛乱,叛乱的羌人意图投奔蜀汉,魏国雍州刺史郭淮听闻叛变消息之后,立马率军拦截投奔蜀汉的羌人。
年轻时常年跟羌人有交情的姜维听闻消息,立马带兵出陇右,接应羌人叛乱,在洮西(洮水以西)地区和魏军郭淮、夏侯霸等人大战一场。
此战姜维获得了胜利,顺利接应羌人入蜀,充实了蜀汉的实力。
那一年姜维45岁,不到50的年纪,让他还有无限可能。
第四次第五次北伐,公元249-250年。
公元249年,曹魏政权发生了一件大事,隐忍多年的司马懿,毕其功于一役在高平陵之变中,率三千死士完成绝地反杀,夺得了曹魏的军政大权。
一场大内乱,弄得曹魏朝局震动。
看着悲戚来投的夏侯霸,姜维认为这是北伐的大好良机,于是立马请命费祎大举北伐。可惜,费祎并没有尽力配合姜维的北伐,在他看来北伐不过是消耗民力举措。
最后这争议,在朝堂之上形成了一场辩论。
姜维慷慨陈词说:
司马懿谋杀曹爽,又来赚夏侯霸,霸因此投降。目今司马懿父子专权,曹芳懦弱,魏国将危。臣在汉中有年,兵精粮足;臣愿领王师,即以霸为向导官,克服中原,重兴汉室:以报陛下之恩,以终丞相之志。”
费祎听完劝说道:
近者,蒋琬、董允皆相继而亡,内治无人。伯约只宜待时,不宜轻动。
姜维一听终于怒了:
不然。人生如白驹过隙,似此迁延岁月,何日恢复中原乎?
费祎又说:
孙子云: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我等皆不如丞相远甚,丞相尚不能恢复中原,何况我等?
面对费祎的苦劝,姜维说:
吾久居陇上,深知羌人之心;今若结羌人为援,虽未能克复中原,自陇而西,可断而有也。
朝堂之上的争论,还有姜维那坚持理想的信念终于让后主刘禅松口:
卿既欲伐魏,可尽忠竭力,勿堕锐气,以负朕命。
但即便如此,主政的费祎依旧没有给姜维更多的兵马,带领着仅仅万人的部队,姜维不改豪气,这一次,他依旧选择了和诸葛亮北伐一样的路线,突袭陇右,以占据雍凉为目标。
可惜的是,兵马不足的姜维,在大战数月后,遭遇邓艾、郭淮、陈泰等人围攻,退守汉中。
无功而返的现实,还有费祎不支持的态度,让姜维心里憋屈。
次年,不甘心的姜维,又一次率军北伐,这一次他的兵力依旧只有万人,但姜维愣是用这一万人,打出五六万人的效果,在凉州羌胡配合之下,兵出汉中一路急进,杀至西平郡。
这是姜维所有北伐中,打得最远的一次。
西平即今日青海省西宁市,但兵力不足的他,面对坚城力有不逮,只能又一次无奈撤退。
恨兵少,或许就是姜维的心声,随后三年多,姜维每要出兵,都会被费祎劝阻。
那一年的姜维年逾五旬,人生已到知天命之年。
(姜维和他的对手们)
三:第二阶段无人之约的姜维北伐。
第六次北伐:公元253年。
这一年主政蜀汉的大将军费祎遇刺身亡,名相横死,是蜀汉的损失,但或许是姜维的幸事。
失去了制约的姜维,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大干一场了。
机会说来就来,就在那一年,东吴太傅诸葛恪率20万大军,进攻淮南。
听闻消息的姜维,立马率数万人出击石营(今甘肃西和县),在越过董亭(甘肃天水)后包围了魏国重镇南安郡。魏国雍州刺史陈泰闻讯,率军支援南安郡,当陈泰援军至洛门的时候,姜维却已因军粮耗尽而无奈退军。
军粮又一次成了蜀汉北伐的制约因素。
那一年姜维51岁,第一次大展拳脚却无功而返,不知他内心做何感想。
第七次北伐:公元254年。
这一年,姜维被授予督内外军事之权。也是这一年,曹魏政权又出动荡,权臣司马师和魏帝曹芳矛盾激化,司马师悍然杀掉支持曹芳的李丰、夏侯玄等人,曹魏局势又陷混乱,进而影响到边境。
魏国狄道县县长李简害怕受牵连,向蜀汉秘密请降,收到密信的姜维,认为这是大好机会,
随即率军出陇西,接受狄道县长李简投降后,姜维兵进襄武,击败魏军斩首徐质大获全胜。
随后姜维乘胜追击,先后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区域,将这些区域的民众都迁移到了蜀汉,充实了蜀汉政权的力量。
那一年,姜维52岁,终于收获了一场大胜。
第八次第九次北伐:255年-256年。
公元255年3月23日,曹魏权臣司马师暴毙,魏国朝堂暗流涌动,继承位置的司马昭立足未稳,让姜维认为这是机会。
同年夏,姜维会同夏侯霸、张翼等诸军兵出狄道,在洮西区域大败魏国雍州刺史王经,魏军伤亡数万退守狄道城。
姜维追击而至,包围狄道城,魏国派征西将军陈泰前来解围,姜维密谋伏击援军,没有成功后,只能退守钟题,随后回军汉中。
姜维连续两次北伐,都获得了胜利,虽然没有占据实质性地盘,依旧让他再一次升迁。
公元256年,姜维受封成为大将军,登上了仕途的顶峰。
当人登临顶峰之后,就难免会出问题,所谓盛极而衰就是这道理。
可那个时候的姜维并不知道这些,反而踌躇满志的开始了第九次北伐,这一次他和蜀汉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在上邽会合一同进攻,
谁曾想,这胡济没有如约而至,导致姜维在段谷被邓艾所败,死伤惨重。
连续两次大胜后,迎来一场败仗,让姜维在朝堂上的风评开始逆转。
胜利时,做什么都对,失败了,就都是你的错。
百姓开始抱怨姜维穷兵黩武,陇西区域也开始出现内乱的影子,姜维只得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那一年姜维54岁,快意恩仇的他,或许会想不通为何如此,打仗其实比政治简单多了。
第十次北伐,直取长安。
公元257年,魏国又一次发生了叛乱,魏将诸葛诞联合东吴在淮南起兵反抗司马昭,这是淮南的第三次叛乱。
有内乱了当然要平叛,司马昭调集雍凉驻军讨伐叛乱的诸葛诞和东吴军队。
雍凉驻军被调走,让姜维大喜过望,立马决定出兵,目标直指防备空虚的长安城。
为此,他甚至改变了既往的北伐方针,决定直接进攻长安。
姜维率领大军来攻的消息,让防备空虚的长安很是慌乱了一段时间。
眼见大军慌乱,司马望和邓艾联袂出动,在充分考察前线地形地貌后,选择近水筑寨、依山为营的稳守策略,不理会蜀军挑衅,坚守不出。
愣是和蜀军对峙近一年,对峙到淮南诸葛诞败亡,魏军主力回援。
魏军主力来了,让姜维知道事不可为,无奈的他只能退兵。
这次北伐后,姜维又一次被刘禅任命为大将军,但这个任命,在朝堂上引发无数非议,不少人都说他频繁北伐,虚耗国力,弄的民困兵疲。
姜维一见,听取意见开始专注于强化汉中防御,不再轻易出兵。
这一消停就是五年多。
姜维在备受诟病之后,渡过了人生的55岁到60岁,60耳顺,年近六旬的他,听的进意见了。
四:悲戚的最后北伐。
第十次北伐之后,朝堂之上对于姜维的攻击声越来越多,以黄皓、诸葛瞻为首的反对派不断指责姜维,要求罢免姜维的兵权。朝堂上的攻击,让姜维难过了,伤心了,甚至胆寒了。
交出兵权,意味着失去人生安全,即便他的忠心天日可见,可谁又能保证刘禅不犯糊涂?
历史上的无数在内危,在外安,让姜维想到了解决困境的办法,去打仗吧?与其跟这群人拉扯,不如在战场上证明自己。
公元262年,姜维最后一次北伐,大军攻入雍州洮阳境后,遭遇了邓艾军。
邓艾抓住姜维劳师远征,补给苦难的弱点,抢占有利地形,在侯和(今甘肃卓尼县)设下埋伏,准备阻击蜀军。两方人马激战之后,被偷袭的姜维损失惨重!
可这一次,姜维并没有退走,而是选择带兵退到沓中(今甘肃舟曲县)屯田休整,以躲避朝堂的纷争。但休整中的姜维,依旧不忘蜀汉安危。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曹魏进攻蜀汉,姜维听闻钟会兵临汉中,当即上表刘禅,建议派张翼、廖化带兵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
如果这两个战略要地堵住了,邓艾军估计也冲不进成都平原。
但佞臣黄皓居然听信鬼神直言,忽悠刘禅说敌军不回来,弄的蜀汉朝堂无人知道敌军进犯。
随后魏军五路出击,钟会兵至骆谷,邓艾军将要进沓中的时候,刘禅才派遣廖华支援沓中,张翼、董厥支援阳安关口,这反应速度,当然为时晚矣。
姜维被邓艾牵制,退守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后,又派军进攻关口,傅佥战死蒋舒投降,钟会军长驱直入。
见状,坚守阴平的姜维和廖化只能退守剑阁。
剑阁关口万夫莫敌,让姜维稍许安心,钟会数次劝降姜维,姜维都不做理会。
眼见攻不下,钟会都准备撤兵了,看着形势渐渐好转,姜维正准备松口气。
谁曾想邓艾偷渡阴平一下让战线崩溃,魏军绵竹破诸葛瞻,进逼成都没多久,刘禅就降了。
投降消息传来,姜维军将士们纷纷砍石泄愤,发泄不满,但依旧无法改变一切。
尾声
姜维是我心中最爱的三国人物之一,也是一个在夹缝中生存的男人。
他才华无双,私德无亏,扛起诸葛亮都无法逆转的大时代,内有朝堂斗争,外有强敌环伺。
可既便如此,他依旧不忘初心,坚持使命,面对邓艾大军层层堵截,他杀过阴平桥,晃过诸葛绪回到剑阁抵挡住了钟会。
那一刻的他,几乎用一己之力摧毁了魏国的灭蜀计划,如不是邓艾传奇的偷袭。
姜维为蜀汉用尽了所有,在那一刻结束,已然够了,但他依旧不甘心。
在蜀汉灭亡后,矢志不忘复国的他说服钟会,杀掉邓艾,跟刘禅说: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最后虽然计策未成,却依旧让钟会、邓艾为自己,为蜀汉陪葬,留下胆大如斗的最后结局。
很多时候,我都在想,这是一个有着什么样坚强决心的人。
是什么支撑着他,在漫长岁月中,在不利境况下,不断冲击命运的枷锁。
姜维的杰出除了才情外,这份坚持理想的信念,或许才是最让人欣赏的吧。
公元264年3月3日,62岁的姜维死了,死在复国路上,死在理想征途中,死在敌人刀口下。
闭眼那一刻,他是笑的,自己终于践行了和诸葛亮的约定。
抒写英雄要致敬,姜维你是好样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