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投靠刘备之后并没有大作为,是因为什么?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5 22:02:02

14

赵云 投靠 刘备 之后 有大 作为 为什么

  赵云,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下面就一起来看看趣历史小编带来的文章。

  众所周知,刘备手下有五虎上将,他们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在这几人当中,最为特殊的当属赵云,因为他是大众眼里的“杂号”将军。

  提起赵云,对于他“七进七出”救阿斗的故事我们如数家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当曹操看到赵云在长坂坡的勇猛表现时,不禁对这个“白袍小将”钦佩不已,甚至想要招至自己麾下。

image.png

  赵云是大家公认的“桃园三结义”之外的“老四”,这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对刘备忠心耿耿,对蜀汉肝脑涂地。

  在历史上,关于赵云的争议也一直在延续。虽然赵云对刘备集团赤胆忠心,不过他在蜀国始终是个杂牌将军,甚至传言刘备根本没有信任过他。其实不然,刘备去世前曾对赵云亲口说出原因。

  赵云一开始效命于公孙瓒,当刘备来投昔日同窗公孙瓒时,两人才正式接触,也许是式微之时,所以更显真挚。而且刘备当时一直兼修仁德,这一点赵云早有耳闻。

  经过一番了解,两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慨,刘备独具慧眼,他对赵云的赏识就像当初对关羽和张飞一样。之后,赵云便调入刘备手下工作。

  后来,赵云回家替哥哥办理丧事之后,于建安五年,他才正式去邺城投奔刘备。

  在公孙瓒手下,赵云只是一个郡守小官,投奔刘备之后,刘备将一项秘密工作交代给赵云,那就是招募部曲。这个任务非心腹不可完成,非心细如发者不可托付。在经历了一段艰难岁月之后,刘备最终发现赵云可堪大用。

  不过,面对当时曹魏的雄厚实力,即便刘备集团招兵买马,奈何实力仍不可匹敌,最终败于曹操。后来,赵云跟随刘备投靠同宗兄弟刘表。

  在荆州地盘,刘备寄人篱下,开始了一段休养生息、招募兵马的工作。期间,无论是赵云孤身救幼主,还是陪刘备去江东联姻,都可以看出刘备对赵云的信任,也能看出赵云“孤勇者”的一面。

  赵云之所以位列“五虎上将”之一,其功夫当然不差,枪、剑、箭、马术、纵身术、拳术,甚至是水功、气功等,赵云都很精进,有人曾说他是《三国》里功夫最为全面的一个,无论是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他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而他“常胜将军”的美名一直流传到今天。

  换句话说,刘备选择赵云为贴身护卫,是不是比关羽、张飞更为贴心,更为放心?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三国时期各路诸侯彼此都视对方为眼中钉,在冷枪暗箭频发的情况下,如果不是赵云近身保护,估计刘皇叔不知道死多少回了。江东“小霸王”孙策之死,就是一个例子。

  那么是不是可以这么理解,就像今天的职场,官职高不高另当别论,但职场老板必须要有一个心腹,一个可靠的办事人,因为老板的一切事务都要在心腹的掌握之中。而在刘备身边,赵云就是这样一个人。

  也就是说,一个贴身护卫的地位比任何权臣武将都重要,忠诚比会打仗更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

image.png

  刘备在荆州站稳脚跟后,一时间很多武将慕名前来,马超、魏延、李严等人,他们需要在属于自己的战场上建功立业,前来投靠者都认为可以在刘备这里找到用武之地。但我们似乎在战场上没有发现赵云的统帅才能。

  刘备曾把桂阳郡交给了赵云,后来包括入蜀领兵、汉中与黄忠各领一支队伍,夷陵大战时,他担任江州都督,从这些职务的变化不难看出,刘备也曾想让赵云发挥其统帅才能,不过刘备似乎总看不到那一刻。莫不是赵云空有武力,真的难以“服众”?

  前文有述,赵云单兵作战能力确实很强,不过真要让他统兵指挥打仗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一点刘备已经有所察觉,而聪明的诸葛亮更是洞若观火。

  对于这样一个忠勇无双的人,刘备思考许多,认为赵云并不是一个适合从政的人,而且赵云代表荆州集团利益,在蜀中地界,他还要面益州集团和东州派系,出于保护,赵云也不能让赵云沾染太多政权,他要让赵将军做他喜欢的事。将他留作贴身护卫,发挥他的专长,作用会更大。

  这也就是今天意义上的“人尽其才”。

  而且刘备也有自己的考虑,自己百年之后,他必须要为刘禅留下一个过硬的班底,并且各色人物,他都要物色。无疑,赵云就是一个肱股之臣。

  白帝城托孤之后,蜀国迎来刘禅统治时期。此时,赵云被刘禅拜为拜为中护军、镇东将军,封永昌亭侯,虽然赵云是朝廷重臣,不过他始终游离在核心决策圈之外。可即便如此,蜀国遗老仍然视赵云为心腹,更没有把他当外人看。

  刘备之所以没有让赵云加入政权核心层,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赵云这个人。赵云虽然声名远播,不过他身上的缺点也是有目共睹的。

  蜀汉内部派系众多,尤以荆州和益州两大派系矛盾最为突出。而赵云又是“外来户”,面对多方利益之争,赵云根本无力参与其中,他的耿直和忠诚,恰恰成了他的软肋,如果深陷其中,只能身败名裂,甚至有性命之忧。因为在权利争夺面前,手腕和策略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恰恰是赵云不具备的。

  第一次北伐失败,街亭失守,诸葛丞相挥泪斩马谡。撤回时赵云断后有功,回蜀后,丞相欲对赵云封赏,不过赵云果断拒绝了,他觉得北伐失败了,其他的小胜仍然是败。

  赵云说的有错吗?当然没错,不过他拒绝封赏就是他的愚拙,甚至是愚蠢。因为他没有理解领导的用心,一个忠心且勇猛的大将,如果不能统帅三军,不能领会领导意图,那么他的一生注定不会出彩。

  刘备本意是想巩固赵云在军中地位,要让赵云懂退知进,要学会驭人之术,只有这样,赵云才能变得更加完美、更加出色。

  但遗憾的是,赵云的耿直决定了他进不了核心权力层。还是那句话,他的忠心总归有用武之地,而且特别难得,于是赵云终其一生,算是肱股之臣而且也是贴身卫士,不过他的确难有指挥之才。

  那么这位“杂号将军”是不是真的不受待见呢?当然不是,被刘备赏识暂且不提,赵云的军号还是极具价值的,这主要是人们对彼时军号理解有误导致。

image.png

  众所周知,自东汉以来一共有大将、骠骑、车骑、卫、前、左、右、后八个重号将军,其余都以杂号而论。但“杂号”并不能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杂”并不等同于资历浅,没地位,不重要,且蜀国一直对军号从严控制,因此赵云这个杂号将军在蜀国就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何况赵云不惜牺牲生命用心辅佐,忠心护主,这样的将帅在三国时期并不多见。因此,刘备把这个好控制且忠心耿直的赵云保护起来,直至交到儿子手里,他才算完成使命。

  犹记得杨慎(杨升庵)那首《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常山赵子龙在三国留下惊鸿一笔,在蜀汉留下深深的脚印。刘备因他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势,刘禅因他牢牢掌握了蜀汉政权。这样的重臣,虽然是“杂号”将军,但他在三国英雄谱里,并没有浪得虚名,空留其声。

  都说曹操很会用人,不过对比起来,刘备的驭人之术也差不到哪去,你说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