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是苏轼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的?有何意境?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5 10:01:45

33

江城子 苏轼 什么样 情况 写出 有何 意境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今天趣历史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公元1075年,几经外放,历尽坎坷,沉浮宦海10年的苏东坡知密州。在一个皓月当空的晚上,他再一次在梦中和亡妻王弗相遇。美貌聪慧的娇妻似乎从未远离,依然在昔日的窗棂畔下,安静优雅地为他款款地梳妆。

  蓦然醒来时,苏东坡已然泪千行,10年来对亡妻的思念,让苏东坡再也抑制不住内心情感的喷发,化作了一首凄美绝艳、让人肝肠寸断的悼亡词《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能写出如此感人的诗词,他究竟有多爱他的亡妻呢?

  王弗和苏东坡是同乡,四川眉州青神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是乡贡进士,她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的熏染,知书达理,聪慧谦谨。

  两人的结合简单而传统,秉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过,这个媒人有点特别,他就是王弗的父亲,也是苏东坡的老师王方。

  当时的王方正在青神中岩书院教书,苏洵慕其声名,将18岁的苏东坡送到此处,拜入王方的名下。王方非常欣赏苏轼的才华,决心将自己的爱女托付于他。于是,在1504年的中岩寺山脚下,一对新人喜结良缘。此时的苏轼18岁,而王弗15岁。

image.png

  婚后的王弗相伴苏轼左右,竭力照顾丈夫周全,做一个相夫教子的苏家好儿媳。而苏轼则天生豪放浪漫,在不羁之下,隐藏着一颗近乎野性的童心。王弗时常陪着苏轼徜徉于中岩寺的古庙清溪边,流连于半山腰的山间密林里,伴他郊游野炊、读书吟唱,陪他纵情山水、怡然自乐。

  嗜书如命的苏轼手不释卷,而王弗“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当初嫁给苏轼时,王弗个性内敛,不嗜浮夸,“未尝自言其知书也”。大才子苏轼读书时偶尔也有卡壳的时候,这时的王弗“辄能记之”,苏轼大为诧异,“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

  于是,苏轼由衷地感叹“其敏而静”,至此方知这位妻子不仅秀外慧中,而且知书达礼,从此将她视作良师益友。王弗的这则“红袖添香”的故事,后来都被苏轼记载在了《亡妻王氏墓志铭》里。

  除了陪伴苏轼读书,王弗还特别注意苏轼的交友。因为苏轼为人豁达,不拘小节,曾说过:“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这样的苏轼让王弗很不放心,因此出现了“幕后听言识人”的故事。

  在《亡妻王氏墓志铭》中,对这则故事有着这样的记载:“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王弗告诫苏轼,来访的客人说话模棱两可,首鼠两端,完全按照主人的心思说话,这样的人是不可交的。

  有人上门求助于苏轼,对苏轼特别热情,王弗理智地提醒苏轼,此人不能深交,要注意提防。

  王弗不愧是识人断人的高手,凡是被她特地提及的人,后来都原形毕露。如早年和苏轼过从甚密的谢景温、章惇等人,在涉及到个人利益或党派之争后,翻脸比翻书都快。

  苏轼还有一个爱好,就是酷爱丹药和求仙之术。有一次,苏轼见一座坟茔不同寻常,怀疑是古人藏丹药之处,“欲发之”。王弗委婉地劝诫说:“使吾先姑在,必不发也。”意思是说,如果婆婆尚在,一定不会让你这样做的。一句话就让苏轼“愧而止”。

  王弗就是这样的一位贤内助。可惜好景不长,情深不寿,在嫁给苏轼11年后,刚刚27岁的她,便突然染病去世,只留下年仅6岁的幼子苏迈,以及苏轼无限的伤感和悲戚。

image.png

  苏询对王弗这个儿媳妇也很满意,特地嘱咐苏轼,“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要求苏轼将王弗陪葬在她婆婆身侧。

  第二年,苏洵也病逝,苏轼将二人同时运回故乡安葬,并在坟墓周围的山坡上种下了很多松树,“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苏轼栽下的,不仅仅是松树,还有他萦绕一生的思念。

  王弗去世四年后,苏轼娶了王弗的堂妹王润之,虽然两人眉目神情酷似,但王弗身上“敏而静”的气质,却再也无法从王润之那里觅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