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李自成一步步败落,到底是哪些原因导致的?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5 06:03:02

14

历史上 自成 一步步 败落 底是 哪些 原因 导致

  李自成,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建立了大顺政权。下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明朝末年,驿卒出身的李自成加入农民起义军后,经过十多年奋战,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明朝的掘墓人。

  不过,李自成也没能高兴到最后,从他进入明朝国都北京后,仅仅过了一年,他就兵败身亡。

  人们感慨李自成推翻明朝腐朽统治历史功绩的同时,也感慨其溃败之迅速。

  细究起来,李自成败亡原因很多,但知识分子政策的失误,不能不说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一:只用下层知识分子:埋下败亡的祸根

  李自成生于陕西米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崇祯三年(1630年),他带领本村一批饥民投奔农民起义军。

  不过,直到崇祯十三年攻入河南之前,他始终不曾吸收一名儒士,遇到重大问题,只能同身边的起义将领商议解决。

  崇祯十三年,李自成的队伍迅速发展至数万人,随着起义势力的壮大,牛金星等几个失意知识分子前来投奔。

  他们对农民军军纪的整顿、人才的招聘和政权的建设等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特别是帮助李自成制订了“均田免粮”的口号和“五年不征”、 “不当差 ,不纳粮”、“平买平卖”的政策。

  但是,李自成起用的这些知识分子,大都是些下层的失意文人。

image.png

  如牛金星,天启七年举人,曾做过塾师,因儿媳之死,与姻翁王士俊反目兴讼,被官绅合谋诬陷,逮进大牢。

  河南人宋献策,连个秀才都不是,但粗通文墨,“精于六壬奇门遁法及图谶诸数学” 。

  还有一位流传很广的所谓李自成的“谋主”,河南杞县的李岩,自清代以来就有不少人考证其为“乌有先生”,就算实有其人,也不过是个举人。

  这些下层知识分子,长期生活在乡野或江湖之间,视野狭隘,不能准确把握全国形势及其走向。

  他们的出谋划策,也就不免出现偏差与失误,从而埋下日后败亡的祸根。

  首先,是“均田免粮”口号和“不当差,不纳粮”、“五年不征” 的政策问题。

  在当时,平均主义口号和政策的发布,毋庸置疑会赢得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从自成者日众”,短短一年时间,李自成的队伍就发展为百万大军。

  但绝对平均主义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赋税是国家机器存在的基础,在农业社会,不征赋、不派役,百万起义大军就没有粮饷,大顺政权的机器就无法运转。

  没收官府库存和明宗室的大量财物,只能救一时之急, 无法解决长期之需。

  其次,是对当时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认识和把握问题。

  在农民军及其建立的政权、明王朝和清王朝三股势力的角逐中,不论是明王朝镇压了起义军还是起义军推翻明王朝,获胜的一方最终还得与清王朝展开一场生死搏杀 。

  而此时的李自成眼里,敌人只有明,没有清,李自成身边的那些谋士顾问,也缺乏统揽全局的眼光。

  在辽东和关门的明朝官军降后,李自成又只派几天前刚归顺的明总兵唐通率领原部8000人接管山海关防务,命吴三桂率部进京,根本没有预防清军人关、问鼎中原的准备。

  二:“我剪尔辈如刈草”:大顺政权的士人命运

  李自成从小没有受过教育,并不熟知前朝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任用知识分子夺取天下的历史经验。

  加上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一旦高中,到衙门里做官,就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李自成对此不免心生厌恶。

  以至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知识分子采取一概拒斥的态度。

  这种粗暴的做法,无异于为渊驱鱼,把知识分子都推向敌对营垒。

  此后,李自成三围开封,开封的士大夫都站到官军一边,同起义军对抗到底。

image.png

  崇祯十五年夏秋,起义军已基本在占领的各个府县设置地方政权,急需大批文化人充当行政官员。

  当年年底,李自成“始议开科河北(指河南黄河以北地区)”,“一、二等者,送吏政府选官”。

  河南人李模回忆他参加农民军的科举说:

  “……先期榜示日:‘有不预试者。屠其家 。’不得已皆出,试之日,有激愤为文大骂者,有感伤为文痛哭者,有畏祸勉应故不成章者,自成怒日:‘我剪尔辈如刈草,但我方施仁义,且杀之不武,只杀其骂与哭者,其故不成章者皆裁去耳鼻,俟一统开科禁锢终身。‘”

  李自成虽也依靠牛金星等人陆续招募一些明朝进士,担任中央机构的官职.但也只是让这些归顺的进士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未曾任用他们充当谋士顾问。

  这说明他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还是心存疑忌。

  即使崇祯十七年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也只录用四品以下的明朝降官,“三品以上独用故侍郎侯恂”,那是因为侯恂被崇祯关进了监狱,李自成以为他必定恨透明朝。

  再加上刘宗敏在北京城内对明朝降官的“拷饷”行为,在知识分子面前,李自成的政权可谓是人心尽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