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获得“第二能打皇帝” 朱元璋军事能力有多强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4 06:01:00

87

朱元璋 获得 第二 皇帝 军事 能力 有多

  对朱元璋为何军事能力天下第二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伟人曾对古代帝王的军事能力有过这样的评价:“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意思就是说,自古最善于领兵打仗的皇帝是李世民,而仅次于李世民的是朱元璋。

  天策上将李世民这种十几岁就敢怂恿亲爹造反,亲自提着刀砍出大唐半壁江山的狠人咱先不说,今天就说说布衣出身的开天行道肇纪立极大圣至神仁文义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是如何能够获得“第二能打皇帝”这一殊荣的。

image.png

  朱元璋是货真价实农民的儿子,参军前的主要工作经验是放牛和化缘,这样一个连骑马都是参军以后才学会的人是靠什么在后来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屡获胜利,最终建立了大明朝呢?答案其实很简单:靠天赋,靠你学也学不来的天赋异禀。他天生就会打仗,是个战术大师、谋略天才。

  在朱元璋军事生涯的早期,身边没有谋士,手下兵力也不多,很多仗都是他自己打的,分析他这一时期表现的就可以看出其惊人的军事天赋。

  朱元璋个人武力值不是很高,打仗主要靠天赋

  朱元璋生于濠州(安徽凤阳),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定远人郭子兴和孙德崖在濠州起兵,而当地的元将彻里不花怂得要命,没胆子进攻濠州,却有胆子杀良冒功,天天拿着老百姓的脑袋邀功请赏。

  当时朱元璋二十四岁,正式职业是皇觉寺的和尚,成天吃不饱饭吃不说,搞不好哪天脑袋还会被元军借去领了赏钱。和很多皇朝的开国皇帝不同,当时陷入绝境的朱元璋并没有破碗一摔,大喊一声:“老子反了”,而是通过占卜来决定自己未来的命运,结果避祸他乡或者安守故里都不吉利,只有当“反贼”才是大吉,就这样朱元璋才到濠州投奔了郭子兴 。

image.png

  朱元璋凭借自己的外貌优势,靠着一张鞋拔子脸成功地引起了郭子兴的注意,被留在身边当了亲兵,自此,朱元璋的军事生涯正式开始。

  这时的朱元璋对打仗这种专业性极强的工作不能算轻车熟路也算得是上一无所知。但这毫不影响郭子兴经常派朱元璋出战,初出茅庐的朱元璋每次都能打胜仗,史载“凡有攻伐,命之往,辄胜”。不仅胜,还是连胜,属于赢麻了。很快朱元璋就成了郭子兴的左膀右臂,还成功拐骗了他的干女儿马大脚当媳妇。

  关于朱元璋军事生涯前期的战斗,史书都只是说他打了胜仗,没有朱元璋个人冲锋陷阵、勇猛异常的记载,这说明他个人的勇武并不突出,武力值不是很高,不属于李世民那种自己拿把刀,领着3500人就敢包围对方10万大军的铁血战士。

  可以说以前手里只拿过锄头、木鱼的朱元璋从拿起刀的那一刻起就战神附体,屡战屡胜。在郭子兴这样的弱鸡手下,朱元璋估计也学不到什么军事知识,他能有这样的战绩,只能归功于天赋异禀。

  朱元璋是的天生领袖和战术大师家

  在郭子兴手底下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朱元璋看出这个老小子成不了大器,决定自己单干。他把手下700名士兵全部留给郭子兴,自己就领着24个人南略定远,另起炉灶。

  不得不说朱元璋是天生的领袖,善于识人,他从这700人里挑出的24个人,绝大部分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名将。这24人分别是:徐达、汤和、吴良、吴祯、花云、陈德、顾时、费聚、耿再成、耿炳文、唐胜宗、陆仲亨、华云龙、郑遇春、郭兴、郭英、胡海、张龙、陈桓、谢成、李新材、张赫、周铨、周德兴。别人都不提,哪怕是对明史一无所知的人恐怕都听过徐达的威名。随便一挑就能挑中徐达这种将来的“开国第一功臣”,朱元璋的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可这24个人再牛逼也不能单靠他们包打天下,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得发展队伍。朱元璋先是招募了几百杂兵,然后就看上了定远张家堡附近一支人数三千左右,名叫“驴牌寨”的民兵。

  驴牌寨的首领确实有点驴,本来说好了要投降结果又半路反悔,朱元璋只好决定使用物理方法说服对方。手里几百人打好几千人的主意,只要脑子没坑就不会选择直接硬刚。朱元璋当然更是选择智取,他略施小计,就把这支队伍据为己有。史载朱元璋“诱执其帅,得壮士三千”。这是朱元璋单干后的第一仗,他用谋略,也就是“诱杀”敌帅,吞并了这支三千人的民兵,使自己的队伍小有规模。

  刚有几百人马,朱元璋就敢打三千人的主意,有了这三千多人,朱元璋胆子就更壮了,立马盯上了横涧山缪大亨的两万人马。这次朱元璋依然没有刚正面,而是选择了偷袭,他派猛将花云搞了一波夜袭,直接打得缪大亨率部投降。就这样,缪大亨成了大明集团的元老,在史书上留下了名字,而驴牌寨那位有点驴的首领因为短视而错过了青史留名的机会。

image.png

  这两场战斗在朱元璋的军事生涯里并不起眼,但这是朱元璋自己单干以后最早的两次战斗,从这两次战斗的经过我们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打仗在战术层面上花样百出,能玩阴的绝不硬刚的特点。

  朱元璋的战略眼光独到而精准

  南略定远后不久,朱元璋就制定了占领南京以图天下的策略。到了1360年,朱元璋已经拥有了以南京为中心的一大片根据地。但朱元璋这块地盘的位置不大好,怎么说呢,他北面是元朝,南面是方国珍,西面是陈友谅,东面是张士诚,属于是被包围的四战之地。

  对朱元璋威胁最大的是东面的盐贩子张士诚和西面杀了大哥上位的陈友谅。当时朱元璋的实力做不到两线作战,只能集中精力对付其中的一方,在确定主攻对象这上面,朱元璋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战略眼光。

  当时,西面的陈友谅实力强大,东面的张士诚相对弱小,按一般人的想法,那不得挑软柿子捏,先收拾实力弱的张士诚。在手下人纷纷建议先对付张士诚的时候,朱元璋“从谏如流”,毅然决定先收拾陈友谅......

image.png

  朱元璋的理由是,张士诚就是个私盐贩子,小富即安,没啥大志向,如果我们进攻陈友谅,张士诚绝对不会联合陈友谅大举进攻我们。而陈友谅不同,此人狼子野心,如果我们先进攻张士诚,陈友谅一定会从背后给我们捅刀子,到时候麻烦就大了。

  事实证明,朱元璋的判断非常正确,还没等朱元璋动手,陈友谅就率领10万大军杀了过来,一路攻陷太平,兵锋直指南京。大敌当前,朱元璋召开军事会议,将领们积极献计献策。

  有人建议先收复太平以牵制陈友谅,朱元璋说,“不行,太平在我们上游,而且敌军舰队实力是我们的十倍,一时半会我们是攻不下的”。有人建议朱元璋亲率大军应敌,朱元璋说。“不行,如果陈友谅不跟我们决战,而是率舰队顺江而下,半天就可到南京城下,我们的部队回防速度慢,而且急行军之后就马上需要投入战斗,这是兵家大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朱重八说怎么办吧。嘿嘿,他朱元璋要是没办法就不会被称为“能军”了。他决定就在南京城迎敌,让陈友谅尝尝我老阴逼朱元璋的厉害。

  朱元璋手下大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旧,朱元璋让他向陈友谅诈降,约定在南京城外的江东桥会合,一同讨伐朱元璋,共襄盛举。实诚人陈友谅信以为真,领着人来到约定地点,结果迎接他的不是康茂才,而是朱元璋早已埋伏好的精兵。

image.png

  这一仗,陈友谅大败,军队被俘2万多人,军舰丢了100多艘,最后狼狈地乘着小船仓皇逃窜。而朱元璋获得了这么军舰后水军实力大增,一举扭转了原来的劣势。

  结语

  冷兵器时代天才军事家们的经历无不证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名将基本都是天生的,熟读兵书掌握理论和久经战阵积累经验都不是成为顶级军事家的必要条件。就好比你在学校努力学习很可能成为做题家而不是科学家;古人熟读兵书也很可能获得的是纸上谈兵的美誉而不是百胜将军的称号。

  而朱元璋就是这样一个天生的战术大师和谋略家。他没读过兵书,文化程度也不高,参军前干的是种地放牛和念经化缘这种跟带兵打仗毫无关系的工作,而这些都丝毫不影响他在军事上杰出天赋。

  从他军事生涯初期的两次战斗就可以看出,他是个战术大师,能玩阴的绝不刚正面,这这个特点也贯穿他的整个军事生涯。后期军事进攻方向的真知灼见也说明他在宏观的军事策略方面有着很高的水平。“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耳”这句评语他当之无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