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和珅是什么样的 真实的和珅和电视剧区别很大吗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3 12:03:32

83

历史上 珅是 什么样 真实 珅和 电视剧 区别 很大

  对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北京什刹海地区曾经是王府集中之地,前海西街就坐落着堪称中国第一豪宅的恭王府。这座宏伟无比的院落占地面积约为61120平方米,里里外外皆使用最好的金丝楠木作为装饰。

  尽管这些极其珍贵的金丝楠木主要是用于衔接,但如今一棵金丝楠木原木的价值已经高达27亿,可见光是恭王府里处处可见的金丝楠木就价值连城。

  恭王府里的金丝楠木并非出自和硕恭亲王奕的手笔。在此之前,恭王府不叫恭王府,而是叫“和第”,谐“合地”之音,取“钟灵毓秀”之意,他的首任主人正是清朝著名巨贪和珅。

  据史料记载,恭王府原址是和珅父亲留下的一处老房子,因年久失修愈加破败。今非昔比的和珅就在原址基础上,修建了这座象征着权贵的“和第”。

image.png

  一、互相伤害的冤家

  如今提及和珅,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便是《铁齿铜牙纪晓岚》当中,由国家一级演员王刚所饰演的和珅。剧中的和珅心狠手辣,媚上欺下的奸滑小人形象深入人心,与大才子纪晓岚是一对老冤家。

  一次,众官员在得月楼设宴,刚刚破获甘肃监粮要案,又升迁为礼部侍郎的纪晓岚久久未至。本就心存嫉妒的和珅便授意在场官员,等纪晓岚一来,就寻机挫一挫他的锐气。

  席间,一条狗跑到门外捡食掉落的肉块。和珅见状,故作惊疑地问这是狼是狗?一旁的新任江南道御史有意讨好和珅,故意回答一句“侍郎,是狗”,引得哄堂大笑。

  向来机智的纪晓岚一听便知此话居心何在,于是调侃和珅身为尚书竟然不懂分辨狼与狗,又说尾巴下拖的是狼,上竖是狗。一句“尚书是狗”令和珅顿时不知该如何反驳。

  江南道御史仍然不服,直说狼吃肉狗吃屎,所以是狼还是狗很容易分辨。纪晓岚见江南道御史急欲奉迎的模样,当即反唇相讥说狼固然吃肉,但狗也吃肉,可见是遇肉吃肉,遇屎吃屎。

  剧中的纪晓岚无愧于铁齿铜牙之名,不只以牙还牙直指和珅是狗,还骂御史吃屎,令江南道御史果真一脸吃了屎般哑口无言。然而,这一段小插曲尚不及二人狱中谈话来得经典。

  二、贪之有理的谬论

  乾隆派和珅南下治理灾情,经了解发现朝廷拨放下来的赈灾粮款,被燕城当地一些官员暗箱操作后,全数进了薛姓老板的钱庄,然后将一斤人吃的口粮换成三斤牲口吃的麸糠和草料。

  燕城官员以次充好,层层盘剥,大小官员都在贪墨朝廷的赈灾粮款,令陷入水深火热的灾民吃不上大米。纪晓岚对此十分愤怒,和珅却说倍觉欣慰,两人在狱中由此展开一段发人深省的对话。

image.png

  在和珅看来,牲口所吃的麸糠也是可以让人吃的,能果腹就能活命。只要能让灾民活命的,就是确确实实的好东西,吃麸糠总比啃树皮、嚼草根和吃观音土好。

  纪晓岚不知道观音土是什么,和珅却说见过被观音土活活撑死的人,以及方圆千里之内的树皮皆被啃食殆尽的苍凉,甚至是骇人听闻的易子而食。

  在严重灾荒面前,大米比任何金银珠宝都更值钱。燕城官员将一斤口粮换成三斤麸糠,换个角度而言,等于原本只能救活一个灾民的粮食,现在能保全三条人命。

  灾区里受灾的不只是百姓,还有当地大大小小的官员,所以朝廷拨放的赈灾粮款永远都不会够。唯有先救了官才能救民,就像“官”字的上下两个口,须得先喂饱上面的口,才能去喂下面的口。

image.png

  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的纪晓岚,对和珅的这番谬论无法苟同,而和珅仍旧坚持水至清则无鱼。如果发放下来的是大米,经过那么多大小官员的手,最后到百姓手里的又能剩多少呢?

  征服大小金川和平准噶尔部之后,国库早已空虚,如何担得起纪晓岚一句轻飘飘的“粮款不够可以再向朝廷请求拨放”?

  和珅直叹纪晓岚只会满脑子圣贤地指点江山,却根本不懂现实为何物。现实就是偌大官场里盘根错节,贪官总比清官多,如果不同流合污,重重阻碍之下只会举步维艰,哪怕想为百姓谋福利也谋不动。

  和珅话里话外的意思,就是说自己的贪钱敛财也是一种必要的官场手段,是贪得有理的,并非为贪而贪。剧中并未提及和珅为官的这些年究竟贪了多少,史料却有明确记载。

  《庸庵笔记》是晚清政论家薛福成的见闻笔记,在这部笔记里就清楚记录着和珅被查抄的家产名录。从金钱、文物珠宝、珍稀器物到房产,真可谓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据内务府估价,这些东西总价值约为8亿两白银,这个估价并未包括无法估算的花园亭台、字画及当铺经营所得,而乾隆时期的国库收入每年也不过几千万两。

  三、走近真实的和珅

  影视剧里的纪晓岚与和珅是一对嬉笑怒骂的老冤家,但历史上的纪晓岚不仅没有铁齿铜牙的好本事,反而还有口吃,也并不受乾隆器重,那么真实的和珅又会是怎么样的呢?

  1.文武双全,貌若潘安

  公元1750年7月1日,福建副都统钮钴禄·常保的长子出生,取名钮钴禄·善保,上学后由先生替他改名为钮钴禄·和珅。

image.png

  幼时的和珅颇为坎坷,虽是正儿八经的八旗子弟,可惜三岁丧母九岁丧父,自小与弟弟相依为命,幸得家中一名老仆和父亲一名偏房的保护,才免于流落街头。

  遭逢变故的和珅更加刻苦读书,10岁的时候被选入雍正设立在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这是一座非同一般的官学,足够优秀的可塑之才方能被选中入学。

  雍正时期的咸安宫主要培养内务府官员的优秀子弟,到乾隆年间则大量增收八旗里的优秀子弟。咸安宫里的教员主要是翰林,最低也是进士、举人出身。

  和珅的求学生涯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咸安宫的学子文武兼修,四书五经、满蒙藏文及诗词书画一样不少,骑射、摔跤和军事也是必修课,而且每年都要进行考核。

  考核成绩优异者会授予相应官职。和珅自幼天资出众,勤奋刻苦,博闻强记,四书五经烂熟于心,精通满蒙汉藏四种语言,连著名学者袁枚也曾赞其聪明机智,知书达理。

  公元1769年,十九岁的和珅进入皇宫做三等轻车都尉,后成为粘杆处侍卫。粘杆处是清朝的情报机构,是专门替皇帝清除烦扰的神秘组织,可见和珅文武双全。

  公元1773年,和珅被钦点成为乾隆仪仗队的侍从。由于乾隆十分看重颜值,所以这支御前仪仗队可以说是皇宫侍卫里的门面担当,和珅能被钦点,其颜值之高可想而知。

  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曾评价和珅白皙英俊,举止潇洒,极具大国宰相之风。史载和珅之子俊逸可喜,与父亲极为相似,可见父子二人皆俊逸文雅,莫怪民间传说和珅是美貌妃子转世而来。

image.png

  2.能力出众,善于理财

  公元1777年3月2日,皇太后钮祜禄氏病逝,与之感情甚笃的乾隆悲痛欲绝,在皇太后寝宫里坐了三天三夜,一众大臣纷纷苦口婆心地劝谏乾隆保重龙体。

  唯独和珅并未劝乾隆节哀,而是默默跪在那里陪伴乾隆,不思茶饭,三天下来亦是面容憔悴毫无血色,乾隆看在眼里更是欣慰。

  和珅的这一招无声胜有声,可以说他善于阿谀奉迎,但不得不承认和珅的职场智慧堪称一绝,否则别人是伴君如伴虎,缘何就他能伴出个权势滔天、富可敌国?

  和珅不过而立就位极人臣,靠的当然也不仅仅只是溜须拍马,他的理财能力可是相当超群。

image.png

  公元1776年,和珅接管左翼税务,这可算是一份苦差。总管清朝财政的户部,内部核算方式效率低下,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常常是账都算不清楚,这也是户部堂官频繁撤换的原因。

  一年之后,和珅呈给乾隆的奏折里,各项税收精确到分厘,每一项支出均列有详细汇报。除去上交的税银和消耗外,竟然还有二万一千八百四十二两三钱九分七厘的盈余。

  满分100分的答卷,和珅硬是给出了120分的答案,怎不令乾隆火速提拔?之后,和珅掌管户部和内务府,大清王朝的财政都掌握在他手中,是清朝的管家,也是乾隆的私人理财经理。

  康熙曾说“永不加赋”,以至于清朝每年的国库收入相对固定,但乾隆绝非一个崇尚节俭的皇帝。乾隆是有名的“散财童子”,但和珅掌管下的内务府不但井井头条,年收入更是达500万两银子。

  总结

  纵观和珅的一生,虽然童年遭遇不幸,却凭借着自身的聪慧与勤奋,仅用七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侍卫晋升位高权重的一品大员,而立之年就多重要职加身,深得乾隆信任。

  文武兼备、才貌双全的和珅本来可以成为励志典范,可他克制不住日渐膨胀的贪欲,大肆敛财,结党营私,目无法纪。曾经那么优秀的人,最终也只落得个万人唾弃的骂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