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取缔门阀到大力推广科举 武则天为什么会这么做
复制2024-12-02 06:02:44
77
武则天为何取缔门阀?为何又大力推广科举制度?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武则天之前的封建王朝,基本上是皇帝轮流做,士族永不倒。不管王朝如何变化,这士族家族总是能够拥有绝对的资源。他们虽然不一定会走上政治巅峰,却始终处于不败之地。
武则天消灭门阀家族,是功劳?有什么功劳?对谁有功劳呢?其实万事万物都是相对来看待的。显然这一事件对门阀家族只有罪过,没有功劳。
那么对唐王朝又怎样呢?武则天消灭了门阀家族,看似皇权不再受到士族的掣肘,可是伴随而来的是,整个中央政府失去了相应的权威性。以至于中唐、后唐那些宰相大员们对地方上的约束几乎为零。
01门阀的存在,其实是为了保证朝廷集团的利益,而不是皇帝的个人利益。
所谓门阀,其实就是一个个庞大的家族体系。这帮人过去被称之为士族集团,到了隋唐以后,陈寅恪老先生就把当时的门阀系统称之为关陇集团,所以我们便系统地认识到了门阀的强大。
哀公大父雍,晋昭公少子也,号为戴子。戴子生忌。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尽并晋,未敢,乃立忌子骄为君。当是时,晋国政皆决知伯,晋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范、中行地,最彊。哀公四年,赵襄子、韩康子、魏桓子共杀知伯,尽并其地。---《史记》
最早的门阀集团,可能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六卿,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赵魏韩包括智这四家,后来三家分晋,那就是门阀之间的斗争,赵魏韩灭了智家,顺道把晋国给分了。
两汉时期,门阀家族也充斥在整个朝堂之中,他们数代人都在朝中做官。汉朝虽然是察举制度选官,可是避免不了门阀家族钻空子。
贵族与贵族之间,可以互相勾结,你举荐我家的孙子,我举荐他家的孙子,他再举荐你家的孙子,要是容易被发现,那么门阀联盟的关系可以再扩大一圈嘛,制度是死的,可人是活的。总之门阀家族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做官,比如说著名的东汉大军阀袁绍,他们袁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就是著名的门阀家族。魏晋时期,门阀家族一度被曹操严重打压,他主张唯才是举,有本事就做官,没本事就滚蛋。这一政策使得门阀家族纷纷反对,诸如杨修、孔融之类的人一直在反对曹操,也有这方面原因。不过曹操的儿子曹丕为了稳定地位,向门阀家族妥协,开创了九品中正制,其实依旧是把选官的权力,交给了这帮门阀家族。
晋朝更是一个门阀家族司马家族创立的王朝,此后南北朝时期天下大乱,门阀家族始终在南北方保存实力,直到隋朝、唐朝的建立,门阀家族再次成为了国家的中流砥柱。
02武则天消灭门阀制度,看似加强皇权,却削弱了中央集权。
都说武则天消灭了门阀制度,主要是因为武则天大力发展了科举制度。我们都知道科举制度是隋朝发明的,隋文帝时期就出现了,隋炀帝时期做了一定推广。
不过效果不是很明显,因为不久天下大乱,唐朝建立起来以后,老李家本来就是门阀家族,他们家的江山也是门阀家族支持起来的,所以老李家对门阀家族不薄,科举制度依旧不能成为主流选官制度。
其外,又有武举,盖其起于武后之时。长安二年,始置武举。其制,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筒射,又有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翘关,长丈七尺,径三寸半,凡十举后,手持关距,出处无过一尺;负重者,负米五斛,行二十步:皆为中第,亦以乡饮酒礼送兵部。---《新唐书》
直到武则天出现以后,情况发生了彻底的转变。武则天本人不是什么门阀中人,她夺取皇位也不是因为门阀家族的帮助。
相反,以长孙无忌为首的这帮门阀家族,始终都在跟武则天作对。为此武则天当然不可能对这帮人手下留情。
为了培养一批属于自己的人才,武则天开始大力推行科举制度,除了文举,她个人还创造了武举,为了让自己身边多一些能干的文臣武将。这一举动显然不是为了消灭门阀而实施的,武则天势单力薄,她一个女人家能够称霸天下,必须要有人才的辅佐。当时门阀家族垄断朝局,世代为官,这不利于武则天的统治。所以武则天通过科举制度,取缔了门阀家族垄断官场的现象。从此门阀家族一蹶不振,渐渐消失在了历史之中。这一举措的确加强了皇权,使得掣肘皇权的门阀家族体系,彻底土崩瓦解。可是与此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央集权被削弱了。
为什么呢?因为天下太大,门阀家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他们在的时候,控制地方是非常方便的,可显然天下各地的官员都是科举选拔出来的,谁跟谁也不熟,在没有形成管理系统之前,其实相对来说是很难管理的。
03只能说,取缔门阀对唐朝无功,对李家王朝和庶民相对有利。
门阀制度被取缔以后,谁笑得最开心?当然是李唐王朝的皇帝,因为这天底下再也没有任何一种力量可以约束皇权。
手底下的臣子都是靠自身的本事爬上来的,他们背后没有强大的家族,个人就算再有能力,怎么可能跟坐拥国家机器的皇帝去斗呢?
由此可见,武则天取缔门阀制度,那就是为了增强自己的皇权,没有其他太高尚的目的。与此同时给其他某些人带来利益,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近世爵禄失之者久,其失非他,四太而已:入仕之门太多,世胄之家太优,禄利之资太厚,督责之令太薄。臣以为当轻其禄利,重其督责。夫古今选用之法,九流常叙,有三科而已,曰德也,才也,劳也;而今选曹,皆不及焉。---《新唐书》
科举制度对庶民来说,那简直就是一条通天大道,过去哪有百姓可以做官的呢?就算有也是特别优秀或者当政者良心发现的。
可是科举制度给天下平民增加了希望,读书人可以靠苦读诗书考取功名,练武之人也可以靠考武举成为朝中官员。
可是整件事对唐王朝有功劳吗?我觉得是没有功劳的。唐王朝不是皇帝一个人的王朝,所以权力都集中在他手里,对整个王朝的运行没有什么好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可是又有多少大独裁者会兼听逆耳忠言呢?
总结:门阀制度的取缔,当然是时代进步的象征。
武则天之前,唐朝的官吏,基本全都是门阀家族所控制的,基本上控制了一千多年,可以说是盘根错节。
细细去读历史,你会发现,总是有某些家族,始终在历史中出现,这些家族基本上都是门阀家族,比如说隋朝重臣杨素,他们家就是著名的弘农杨氏。
弘农杨氏的祖先,居然是西汉宰相杨敞,他是司马迁的女婿;三国时期杨彪、杨修也是弘农杨氏;晋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艳也是他们家的;包括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都是弘农杨氏的后人。
这些家族垄断着历史上的重要位置,长达上千年之久。不管有没有才能,都有他们的身影。其实这本身就违背了所谓的公平。
为此取缔门阀制度,当然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是时代进步的象征。可是门阀制度真的取消了吗?当然没有,只是换了一帮人而已。
参考资料:
《史记》
《新唐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