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被凌迟,围观群众居然还哄抢其肉?

复制
趣历史

2024-12-01 20:00:43

44

袁崇焕 凌迟 围观 群众 居然 哄抢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袁崇焕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恶,下必有人落井下石。

  看到朱由检对袁崇焕的态度,自然就有人添油加醋、火上浇油。

  崇祯二年(1629年)十二月七日,江西道御史高捷上疏弹劾袁崇焕和钱龙锡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当然高捷也不是光喊喊口号,还一本正经地找到了证据。

  这个证据还得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七月十四日那天说起:

  那一天朱由检在平台召见袁崇焕以后,钱龙锡虚心地向要袁崇焕请教五年复辽策略的时候,袁崇焕毫不避讳地说道:“收复辽东的失地必须从东江开始,毛文龙如果可以使用就使用,不能够使用就杀掉算了。”

  钱龙锡还是挺给高捷面子的,看了他弹劾自己的奏疏以后,连反驳都没有反驳一下,就收拾包袱回松江华亭(今上海)老家了,给朝中的文武大臣留下了一个最高权力机关内阁的职务。

  看来钱龙锡的确是个好人啊,做任何事情都要“救人救到底,摆渡摆到岸”啊!

  弹劾一张嘴,基本零成本!

  在此后的数个月的时间里,大明的绝大部分文武大臣都纷纷给朱由检呈上了奏疏,揭发袁崇焕卖主求荣、通敌叛国、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等一系列罪行。

  这些奏疏中犯罪事实是一封比一封多,犯罪程度是一封比一封狠,可是最狠的奏疏还在后头。

  不久,山东御史史范又爆出了猛料。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八月初六,史范上疏揭发弹劾已经辞官归隐的钱龙锡支持袁崇焕私自诛杀毛文龙,并且后来还默许袁崇焕与皇太极谈判议和。

  不仅如此,史范还非常慷慨大方地给钱龙锡和袁崇焕两个人扣了一顶大帽子,称他俩“卖国欺君,秦桧莫过”。

  史范还指出,钱龙锡接受了袁崇焕十几万两白银的贿赂,并交代了白银窝藏的地点,那就是钱龙锡将十几万两白银存放在了姻亲徐本高(已故内阁首辅徐阶的长孙)家里。

image.png

  史范说得绘声绘色,犹如身临其境,本人真怀疑,钱龙锡搬银子的时候,史范是不是就在现场,不然他怎么这么清楚呢?

  这就有点诛心了!

  大家不要认为在大明晚期收点贿赂,捞点黑钱,挣点外快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封奏疏中弹劾的都是一些小罪。这就大错特错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送钱的袁崇焕是蓟辽总督,也就是边疆手握重兵的大臣,而收钱的钱龙锡是内阁大学士,那么袁崇焕送钱给钱龙锡就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想造反。这可是满门抄斩、诛灭九族的大罪啊!

  凡事只要打着这个旗号,基本上是无往而不利!

  从这儿我们也可以看出大明的言官都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他们说一套,做一套,对己宽,对人严,勇于对任何人批判,且批判时不管时间、场合、身份、地点,比起王振、汪直、魏忠贤这些把持朝政、胡作非为的宦官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朱由检看了史范的奏疏以后,非常愤怒,大声地对朝中的文武大臣说:“袁崇焕私自处死毛文龙还嫌不够,又与皇太极谈判议和,最终导致皇太极率领十多万满蒙联军越过坚固的长城防线,进犯京师,这是欺藐君父、贻误封疆的大罪,朕限刑部在五天之内必须将袁崇焕的案子审理完毕,并且上报审理结果!”

  袁氏奇冤

  好吧,别管这个了!

  没过几天,锦衣卫刘侨就将袁崇焕的供词上报给了朱由检。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八月十六日,朱由检在乾清宫东暖阁召见了内阁重臣,与他们共同商议了如何处理袁崇焕的事情。

  当然朱由检此举不过是将自己的态度泄露给内阁重臣,让他们在随后的全民公会中配合自己。

  看来朱由检丝毫不逊于皇太极啊,都是一个很会拍戏的大导演啊!

  随后,朱由检在平台召见了内阁、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翰林院、六科以及锦衣卫等部门的官员。

  一般开会,当然领导先讲话表态,这次会议自然也不例外。

  朱由检说:“袁崇焕那个家伙辜负了朕的期望与重托,一味欺骗隐瞒,为了能够与皇太极谈判议和,居然处死了毛文龙,后又纵使皇太极率领十几万满蒙联军长驱直入、直逼京师,而袁崇焕不但屯兵不战,而且还遣散各路勤王援军。种种罪行,不胜枚举,三法司,你们认为该如何处理袁崇焕啊?”

  朱由检,您果真是个人才,明明心目中就已经有了怎么处理袁崇焕的结论,还在那里装模作样、假仁假义地询问我们怎么处理,您硬是把我们当猴子耍啊。

  三法司的官员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糊涂,意思就是您想怎么处理袁崇焕就怎么处理吧。

  最爱你的,却伤你最深!

  之前朱由检对袁崇焕看得有多重,现在他对袁崇焕的惩罚就有多重。

  朱由检说出了自己的处理决定:

  袁崇焕,凌迟处死。按照大明律例,原本袁崇焕的家属十六岁以上的都要处死,十五岁以下的都要到功臣家为奴,现在朕从宽处理,妻、妾、子女以及兄弟流放两千里,其余人等不加追究!

  这不是商量,而是命令!

  对不起,我没有想到惩罚比大家想象的还要残酷。

  当然朱由检在做出决定以后,免不了要装腔作势、装模作样地征求一下朝中文武大臣的意见,于是朱由检问道:“各位爱卿,还有什么话讲?”

  这问题是多余的!

  你是魔鬼吗?

  满朝文武大臣早就被朱由检心狠手辣、六亲不认的强硬手段吓得汗流浃背,双腿发软,哪里还敢提出异议。

  没意见,您都这么愉快的决定了,我们还能有什么意见?我们在旁吃瓜看热闹就行了。

  朱由检一看满朝文武大臣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自己的决定,就认为自己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于是就迫不及待地命令刑部侍郎涂国鼎前往监督行刑。

  袁崇焕的命运就这样被朱由检决定了。

  四十七岁的袁崇焕被锦衣卫押护到北京城西市,接受凌迟。

  细想一下,袁崇焕的悲剧是有原因的。

  本人猜测,直到袁崇焕将要被砍掉脑袋的那一刹那,他都没有弄明白朱由检为什么要这样对他,将他送上断头台。

  也许袁崇焕永远都不会明白,在这个社会里,有许许多多看得见看不见的潜规则,比如说大象和蚂蚁不能结婚,乌龟不能和兔子赛跑,姐夫不能抱小姨子睡觉。

  而官场也有官场的潜规则,只要是为官之人,都应该遵循这个潜规则。为了这个潜规则,人们必须泯灭天性,抛弃良知,背离信仰,舍弃原则,否则,无论你有多么远大的理想,有多么美好的梦想,都不过是镜花水月、梦幻泡影。

  读者朋友们,你们拿出小本子记一下,这都是知识点!

  袁崇焕却是一个不爱遵守官场潜规则的人,在大明的文武大臣中,袁崇焕就是一个另类。

  袁崇焕之所以为官,就是想施展才能,实现抱负,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他也就问心无愧了!

  古往今来,国内国外,奸臣逆党、贪官污吏、汉奸走狗这类人,都是老百姓最愿意痛骂唾弃的。

  袁崇焕被锦衣卫拖出北镇抚司监狱,押往菜市口的途中,围观的百姓都对袁崇焕骂声不断,更有甚者,将烂菜叶、臭鸡蛋、脏鞋子朝袁崇焕的囚车抛来。

  没天理呀没天理!

  虎落平阳被犬欺,落毛的凤凰不如鸡啊!太残忍了,要不要这样过分啊!连我都快看不下去了!

  老百姓骂的每一句话,都像刀子在撕割着袁崇焕身上的每一寸肌肉;老百姓做出的每一个举动,都似断肠草一样在毒蚀着袁崇焕肠胃里的每一个细胞。

  本人不知道,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袁崇焕心里在想些什么。

  清正廉明、家徒四壁,为百姓同胞谋福利、求发展,换来的却是同胞百姓不绝于耳的诅咒声;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地同后金作斗争,誓死保卫大明的每一寸土地,得到的居然是大明百姓的埋怨声;为了政府,为了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换来的却是政府与君主的背信弃义、恩将仇报!

  按道理说,袁崇焕应该对百姓很失望,也应该对政府很绝望,因为他兢兢业业、废寝忘食,为之奋斗一生的对象却毫无顾忌地抛弃了他,使他蒙受了千古奇冤,使他遗臭万年,他的遭遇甚至比战国时期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之一的李牧与宋高宗赵构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都还要凄惨。

  你们说气人不气人!

  然而本人错了,本人彻彻底底地误解了袁崇焕,我们可以怀疑他的能力,但不能怀疑他的忠诚。

  袁崇焕跪在刑场上即将被砍下头颅前的那一刹那,高亢激昂地念出了他一生为之追求的誓言:

  一生事业总成空,

  半世功名在梦中。

  死后不愁无勇将,

  忠魂依旧守辽东。

  这是被政府误解,被百姓冤枉,被朱由检抛弃的袁崇焕即将被刽子手千刀万剐、碎尸万段的时候,留下的遗言。

  名将,都是孤独的!事实如何,你知我知大家都知道!

  看看!人家袁崇焕一生正直,深明大义,一颗红心向太阳,做事有始有终,这本身就是一件特别了不起的事情,此处应该有掌声!

  往事不堪回首,我心涛声依旧!这是一种什么境界?!这一点上,明末谁比得过袁崇焕?

  是的,政府是误解了袁崇焕,百姓是冤枉了袁崇焕,朱由检更是抛弃了袁崇焕,可是本人坚信,时间会冲刷掉掩盖在真相身上的尘埃,还历史人物袁崇焕一个公道。

  袁崇焕,你看着吧!历史会还你清白,后世会给你公正的评价,世人将永远保留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想必九泉之下,袁崇焕会得到一点安慰!

  当然,可气的,还不止这些!

  据说袁崇焕行刑的时候,刽子手每从袁崇焕身上割下一块肉,围观的百姓都会马上出钱购买,得到肉的人,一边喝着烧酒,一边将肉生吞下肚,面颊上沾满了鲜血,还在不停地唾骂。

  刽子手将袁崇焕身上的肉割完以后,又将袁崇焕开膛破肚,取出里面的肠胃,围观的百姓有如见到了金银珠宝、绫罗绸缎一样,一拥而上,抢夺一空,没有抢到肠胃的人也没有气馁,居然捡起袁崇焕的几块骨头,用斧头狠狠地敲打着。

  晕,我想骂人啊!这得有多大的仇啊?

  这样血腥残忍的场面举不胜举,我就不举了!

  袁崇焕的故事读来让人同情!

  最后袁崇焕的脑袋瓜子还被送到了长城防线附近的九十几个军事重镇,用以警示那些将领。

  如果作战不力,如果丢失国土,如果卖主求荣,如果通敌叛国,如果工作不认真,袁崇焕就是榜样。

  历史证明,朱由检也确实是这样做的。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以后的无数次!

  在朱由检在位的短短十七年时间里,换了50位内阁大臣,14位兵部尚书,直接诛杀和被逼自杀的督师、总督、巡抚多达23人,被他打进牢笼关押、殴打、判刑……的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仅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蹲在号子里的大臣就多达145人。

  看来,人发起狠来真是会上瘾的!

  当然,不管怎么样,袁崇焕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至此落下了帷幕!

  结束了!一切都结束了!大明再无袁崇焕!

  袁崇焕,太有魅力,他的故事,真不想就这样结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