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对武则天是真爱吗 李治临死前不杀武则天也是因为爱吗
复制2024-12-01 14:02:43
85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治离世前没除掉武则天是轻视女性实力还是因为爱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看一看。
看刘晓庆版《武则天》,似乎很少有意难平的情节,因为武则天在剧中就是女性人生逆袭大BOSS,从一开始多年未受到宠幸,又被送到感业寺备受折磨,到后来入宫被冤枉,一步步逆袭成为最后的功过任由人说一代女皇。
也会有一些疑问,电视剧中,陈宝国扮演的唐高宗李治,懦弱又花心,生性懒散又善良。他怎么会喜欢能决断又有些腹黑的武则天呢?
如果说他爱武则天,那么他为何会去招惹武则天的姐姐和女儿,他也曾想要废后,夺去武则天的地位。最后的遗嘱也没有把辅政大权给武则天,而是交给了裴大人。只把军国大权留给武则天。
如果说他不爱武则天,那么他为何在武则天一次次挑战他底线的时候,他似乎都容忍了她。除掉他喜欢的魏国夫人和韩国夫人,又一步步从皇后到天后,实现双圣治理国家。甚至几立太子,都各种原因被废或者谋反被杀。直到离开人世,最后也没有这个有可能威胁到李唐王朝的女人除去,他大概还是爱他的吧。
1 李治对武则天有爱,还有共生合作走职场的关系
李治在做太子的时候,本来只想做一个逍遥的王爷,毕竟还有其他各个可以做太子。但是没想到哥哥们,因为谋反等治罪,最后就只能他来坐这个位置。
一个不想做皇帝的人做了皇帝,就好比让一个原本想要找个轻松工作的人忽然到了一个重要的岗位,还有很大的权力。
在那些一心做事业的人眼里当然是好机会,就好像武则天在剧中,狠狠鼓舞着李治把握这个机会。
但对李治来说,却是勉为其难了。他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命运。就好像一个二代必须要做接班人一样。
做了接班人,的确也勤奋了一段时间,李治在去感业寺之前也确实好好整理了一下朝政,也想好好学学。
那时还有长孙无忌做辅政大臣,权侵朝野,他心里也是想要争气的。
毕竟是李家的王朝,怎么能让大臣掌管还轻视呢?
他努力过,也提出过一些建议却被否决了。不过他比儿子强一点的就是,发现形势不对也不会乱出招,他会以退为进再想办法。
这个时候的他需要强有力的人辅佐,历史证明这个人就是武则天。
他和武则天相识是在李世民在世时,他做太子压力大又无趣,忽然见到一个明媚又果断的女子,心里自然也欣赏。
有了渊源之后,他接管朝政忙得不可开交,却没有很快去接武媚娘。恰恰说明,当时的他对武媚娘仅仅是一种喜欢和新鲜,并没有很深的爱意。
武媚娘想尽办法引起他的再度注意,才慢慢让他更习惯媚娘在身边。
等到武媚娘成为武昭仪,武则天,一路走来,看似都是武则天借助李治达到自己干涉甚至管理朝政的目的。
但实际上,又何尝不是李治需要武则天的强势果决去管理朝政?
当李治面对长孙无忌束手无策,武则天帮他下决心,最后除了长孙无忌。
当李治不想到民间去来了解更多民意,是武则天执意要多去看看,了解到贪赃枉法的官员后再做处理。
当需要打仗却不知该派谁去的时候,是武则天垂帘听政,帮他出主意,保住了皇帝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的颜面,又做出了合适的决断。安抚朝臣。
李治和武则天不仅是普通夫妻的婚姻感情人生伙伴,更是处理国家大事的政治伙伴。
他们有一种共生关系,一个离不开另一个。武则天需要李治达到自己的权力身份,李治需要武则天帮助去接管李家王朝。
有人说李治难道不是被武则天逼迫着做一些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么?
李治的确懦弱,但也未必就是很蠢,他有时是以退为进,看来糊里糊涂。其实心里也明白,有自己身份难以处理的事情就交给武则天。有下不了的决心也可以交给武则天。
他表面都挺武则天,何尝不是选择让武则天在前台,他在后台观察时局呢。
武则天心知肚明,她也愿意做这个可能不被待见的恶人,只要能到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
两个人一个更看重情感伦理,内心渴望自己和逃避。另一个更看重权力和结果,内心潜藏被迫和不愿意。
2 李治对武则天是有爱的,因为有爱才能足够容忍
李治对武则天一定是有爱的,如果是李世民对武则天恐怕一天也容忍不了。
只有天性温和又自小缺少母亲陪伴的李治,渴望有武则天这样能帮助他面对艰难人世,又能心甘情愿背负骂名的女人,在他身边。
他对她的爱更多是一种依赖,是情感的依赖也是生活和工作的依赖。
他对武则天的包容另一面,何尝不是武则天对他的纵容?
他包容武则天的腹黑权力欲,包容她对朝政的一步步干涉。只要最后皇权还是离家的那又如何?
武则天对李治同样是有爱的,她爱他愿意支持她做自己想做的事,可以看奏折,做决断。还可以在她一次次做出危险判断时,最后还是选择信任她。
她同样纵容他,每一次李治懒理朝政,都是武则天勤奋督促甚至垂帘听政。最后干脆二圣当朝。
纵容他花心在外,对自己的姐姐还有亲人都有怨言,却从不对皇上又太多抱怨。只是偷偷处理善后。从一个女人的角度,她还不纵容他么?
如果不爱,他们不可能仅仅是利益关系相处那么久,还给与对方最需要的,一个要自由,一个要权力,正好合适。
如果不爱,李治不会在武则天做出那么今天看都有点惊世骇俗的事情,还能在最后把军国大权交给武则天,没有除掉她。至少他最后还是信任她的。
如果不爱,武则天不会在一次次获得权力的时候,都始终还是给李治保留尊严,没有任用外戚,也没有在李治在时全面夺权。
3 李治心知肚明,没想到武则天寿命那么长
从刘晓庆版《武则天》可以看到,陈宝国和刘晓庆在这里飙戏特别精彩,武则天抱怨李治立遗诏都不告诉她,无视她的辛勤治国。李治心知理亏,也想缓和叫媚娘过来。
可是武则天被权力包裹太久了,心中生气自然躲开。李治说,你到现在还只念着权力,心太狠了?
更让武则天心惊的是,李治还追问起小公主,韩国夫人的事情,似乎他一切都知道只是不说而已。
陈宝国扮演的李治在提到这些的时候,那种绝望又冷静的样子,似乎看到看似懦弱的李治才是大BOSS啊。
李治离世的时候,武则天已经60多岁了,他本想不给她辅政,只是帮忙照看一下新皇帝,毕竟年纪大了。
他却没想到武则天生命力如此顽强又长寿,自己的儿子又不争气,同样被大臣控制。连自己的以退为进都没学会。反而乖张跋扈,要提拔岳父做大臣。
最后只能让武则天出来重掌朝政。
4 李治最后没有除掉武则天,隐藏对女性能力的轻视刺激到她
李治到最后也没有除掉武则天,除了有爱和没想到武则天寿命那么长,还有一种轻视,这轻视来自男权社会对女性的轻视,你再厉害离开我也不能折腾出多少水花来。
武则天的性格是越挫折越强大的,多年未升职我忍,被赶到感业寺我也忍,诬陷我我忍,一旦有机会我一定要反转剧情。
她对自己女性身份的认知和女性管理者的处境是一天天感受到的。
就算再强大,可以很好治理国家,人们认可的还是李治背后,最多是身边的女人,而非独立的武则天的权力。
只是她内心非常强大,越被看轻就越要做大做强。
做不了才人就做皇后,皇后有风险就做天后,不能辅政干脆就做了女皇。
和她商量着来,以退为近,这一招最合适她,李治一直也多是这么做的。所以他们能够相处半生。
有时候退后的未必就不强大,也可能是隐形的心理控制者。
而最后李治想要两全,没有除掉武则天却不让她辅政,似乎刺激到了武则天。一旦有了机会,干脆太后也不做了,直接自己做了女皇。
而后来武则天的权力欲一再被激发是环境造就和李治赋予的,李唐王朝在李治时期,的确不似李世民那时有很多开国能臣辅佐,也多少缺点进取精神。需要人才又需要知人善任的管理者,李治把这个权力给到身边最信任的皇后,自然慢慢也就培养了她更多的权力欲。
给她权力又轻视她,就算管理朝政也不能改变全部局面。所以最后也没有把她当做最大的敌人。
当然也和武则天在李治在世时,虽然辅助朝政,却很注意不用外戚,事出有名还是会给足李治面子的。
李治没有想过自己最后的一个两全决定,会刺激出一个前所未有的女皇来。武则天最初恐怕也没有想到,自己会真的成为唐三代后,女主武王。
写在后面
站在李治的角度看武则天,无非就是爱和尊严。
站在武则天的角度看自己,她用无字碑任人评说的背后是表达什么?
如果从权力欲的满足来看,武则天无疑走到了人生的最顶峰,几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被正统承认的一代女皇。
如果从幸福指数来讲,她作为一个女人有未必很幸福,虽然李治爱她却为未尝没有利用她。身边的人也多在利用她,或者害怕她。
如果从女权的角度,她未必想到这么多,在那个时代她更多想要争口气,我每次都那么努力管理国家朝政,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女人就不认可我的功绩了呢?
最后她也还是不得不把朝政交还李唐王朝,因为不仅朝中有微词,就连打仗征兵都显得名不正言不顺,百姓很难认可武周王朝的正统。
这不得不说是武则天的悲哀了。
接下来,我们还可以从更多角度写写武则天可能的心理活动吧。
无论如何,武则天都是难得一见的女皇,她曾问狄仁杰,后人会记得她么,独一无二的女皇谁会不记得呢,只是人们似乎更关注的你的逆袭和后来的经历,很少关注你的功绩。
不管怎样,慢慢会有人更多了解真实的历史的。就算是通过影视剧也能引发更多人关注历史,这也是不错的方法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