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在官渡之战后就没有东山再起的能力了,是为何?
复制2024-11-25 08:02:40
60
袁绍,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在北方的两大诸侯,曹操和袁绍之间,爆发了“官渡之战”。
这一战被认定为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改变历史走向,以及以少胜多的最重要战役之一(另两次是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
同时,在很多百科中,被认定为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官渡之战”属于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三次战役之一,这个我没有疑问,但说他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我觉得还差些火候。
“官渡之战”的失败,也并非是袁绍势力集团的灭顶之灾。
在我看来,曹操虽然打赢了这一战,也几乎是完胜,但当时的他还没有能力去扫平北方,即使袁绍损失了七、八万大军。
对于曹操来说,“官渡之战”最大的好处是稳定了崛起的基本盘,也就是“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权威性。
这一战前,曹操以一个地方诸侯的身份奉迎汉献帝不到五年,不服他的人太多了,“衣带诏”事件,就是在这段时间内爆发出来的。
曹操虽然也在这段时间里,击败了袁术、吕布、刘备、张绣等诸侯,可压在他头上最大的一座大山,即虎踞河北四州之地的袁绍,依旧需要他仰视。
建安二年时(公元197年),曹操还仅仅只是因为袁绍打了个喷嚏,就吓得让出自己兼任的官爵,《后汉书·袁绍传》中记载:
于是以绍为太尉,封邺侯。时曹操自为大将军,绍耻为之下,伪表辞不受。操大惧,乃让位于绍。二年,使将作大匠孔融持节拜绍大将军,锡弓矢节钺,虎贲百人,兼督冀、青、幽、并四州,然后受之。
这足以证明,当时的袁绍给曹操的压力。
没有正面击败过袁绍的曹操,即使有天子的名义在手,也无法服众。
史书记载,“官渡之战”前,有许多曹操一方的官员给袁绍写效忠信,就是曹操的威慑力没能大过袁绍的体现。
而在“官渡之战”中,当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后,哪怕只是险胜,这一切隐患就都全不存在了,但也仅此而已。
曹操保住了继续拥有天子在手的权力,保住了地盘不失,得到了原地盘内,那些本来三心二意的世家大族的认可,保住了基本盘。
之所以我不认可这一战是“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主要是因为,此时的曹操依旧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拿下袁绍拥有的四州之地。
“官渡之战”时,袁绍就算战败,他的基本盘还是强于曹操。
曹操在这一战中,缴获了大量物资,收降了部分袁绍的军队,但没有反攻进袁绍的领地中。
所以,他拥有的地盘还是多于曹操,钱粮、军队、物资、人才的数量都还在曹操之上。
如果袁绍能沉下心来,总结战败的经验教训,就如沮授在“官渡之战”前提出的,凭借己方的优势,跟曹操打持久战,用小战消耗曹操的实力,袁绍还是有机会翻身的。
曹操当初在攻打陶谦占据的徐州时,老巢都被吕布偷袭攻占了,不也能翻身?何况基本盘远胜曹操的袁绍?
从家世和声望上来讲,北方的世家大族潜意识里,也跟袁绍更亲近,而不是亲近宦官后代曹操。
只要袁绍能忍得住战败之耻,修生养息个几年,底子厚,恢复能力也强的他,绝对有大把的机会战胜曹操。
从历史记载中看,曹操开始进攻河北地区,是在建安九年(公元204年),距离“官渡之战”足有四年,
真正平定河北地区,是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距离“官渡之战”足有七年。
这么长的时间间隔,足够袁绍恢复实力了。
可惜的是,袁绍没有那个耐心,或者说,“官渡之战”的失败,让他这个北方雄主拉不下面子,一心只想着报复。
从袁绍回去后,马上就杀掉此前劝说他不要主动跟曹操掀起大战的田丰,就能看出来他的不甘心。
心思错了,自然步步就错。
“官渡之战”结束后不到一年,即建安六年(公元201年),袁绍就忍不住又主动向曹操发起进攻。
结果,袁绍在“仓亭之战”中,再次被曹操击败,《三国志·武帝本纪》中记载:
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
连续的败给曹操,不但袁绍本人,河北的世家大族们的心态,估计都会有不利于袁绍的变化,说好的北方霸主?怎么总是打不赢曹操?
再次大败,消耗掉不少军马钱粮不说,从史书的记载中可以看到,河北都开始有叛乱了,这表明,袁绍的基本盘开始不稳当了,这才是双方实力此消彼长的关键。
至此,袁绍再无主动发起进攻的能力。
但即便如此,曹操依旧没有主动向袁绍进攻,反而撤退了。
这是因为,此时的曹操还是没有把握击败袁绍,或者说,有把握击败袁绍,并获得河北的地盘,可需要的时间太长。
曹操是不愿意打持久战的,他处在中原地区,四处漏风。
别的诸侯不说,坚定的视曹操为汉贼的刘备,这个时候,就一直在曹操背后捣乱,《三国志·武帝本纪》中记载:
绍之未破也,使刘备略汝南,汝南贼共都等应之。遣蔡扬击都,不利,为都所破。公南征备。备闻公自行,走奔刘表,都等皆散。
这还没完,刘备投了刘表后,都还在不断骚扰曹操,建安七年时,还主动北上,跟曹操麾下的夏侯惇在博望坡搞了一次会战。
这些事情,始终延缓着曹操进攻河北的步伐。
因此,直到“仓亭之战”的再次失败后,袁绍还是有那么一丝机会翻身,他还是有机会恢复实力。
不过,袁绍到底是没能得到报复曹操的机会,他在建安七年中就病死了。
袁绍的死跟此前的两次大战失败有没有关系?我看是有的。
他杀田丰,在战败后不服气,短时间内又进攻曹操。都证明,他的心态有问题,不是那么宽广,因此而被气得生病,然后死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袁绍死了,袁氏势力集团的最大危机才真正到来。
因为继承人选择不当,袁绍刚一死,几个儿子就火并,彻底给了曹操平定河北的机会。
建安八年,袁绍长子袁谭向曹操乞降,建安九年,曹操正式进军河北,建安十年,复叛的袁谭被杀,建安十一年,袁绍的外甥高干被杀,建安十二年,袁熙、袁尚被杀。
建安十三年,平定了河北的曹操基本无人可制,此时的曹操废掉三公,恢复丞相制度,并自任汉朝丞相,曹魏的格局奠定。
在袁绍死后,曹操还用了四年时间,才搞定河北,可见,平定河北之艰难。
综上所述,袁绍如不死,曹操未必敢孤注一掷向河北进攻,但经过“官渡之战”和“仓亭之战”连续两次大胜后,曹操也有了跟袁绍长时间消耗下去的底气。
至于什么时候能耗赢,还真不好说。
至少,袁绍活着,在荆州的刘备估计会不停鼓动刘表对曹操发起骚扰,西凉势力、东吴势力没准也会时不时凑凑热闹。
袁绍一死,袁氏又内乱,看得明白的诸侯都知道,河北大局已定,就没谁敢在曹操无身后之忧的情况下激怒曹操。
曹操也大可以放心去平定河北。
所以,我认为,建安五年时“官渡之战”的失败,并非袁绍势力一蹶不振的关键,袁绍还有很大的可能性翻身。
建安七年时的袁绍之死,加上袁氏内乱,才是真正“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