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风云人物 张释之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张释之是什么人?他在历史上是什么形象?

  张释之是什么人?让趣历史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

  张释之做过的事很多,总结下来就是一句话,维护秩序,尽可能地用公平的尺子照顾到更多的人。

image.png

  张释之,生卒年不详,他本人的具体信息在历史上记载得非常少。但是他做的事情很多,有很多都流传成了千古佳话。

  首先,张释之是一个富二代,家中还有一个哥哥张仲,也不知道张释之家里是做什么的,总之,就是特别有钱,花不完的那种。张释之富二代的身份,无疑是一出生就含着金汤匙了,不出意外的话,一辈子都不用被生计烦恼。

  提到富二代,大家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

  肯定香车美女大房子对不对?如果张释之是一个纨绔子弟,这辈子可能就会挥霍一生了,但是张释之的家里是教养比较好的,早已经看透了富贵这个东西,人家兄弟俩有更高的追求。

  张释之的哥哥张仲,热爱剑术,后来成了一代剑术宗师,与白猿公、赵处女、虫达齐名,在后世还收到了很多文人名仕的推崇,比如阮籍,吴均、贺若谊等人,都曾经写文章歌颂过他。

  张仲一生追求剑术的更高境界,在历史上也是侠士一类的人物。

  哥哥如此优秀,弟弟张释之也不甘心做一个废物点心一样的富二代。

  不过,张释之可不想做什么剑客,他想做官。

  在古代,皇帝用仁义礼智信这套东西,来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各种职业其实有不同的高低贵贱之分,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被人们认为是追逐利益,投机倒把的存在,因此备尝世人冷眼。人们经常用什么充满铜臭味,臭商贾,来贬低商贾人家。

  如果有官员想和商人结亲,就会被人认为是贪图利益,所以很多经商人家都想摆脱商贾的身份。而相对商人来说,官员的社会地位,无疑就要高太多了。

  而且,汉朝人想要做官,其实还真不算太难。因为在汉朝,有钱的话可以捐一些钱出来,充盈国库,国家为了奖励捐款人,就会赏赐一些无足轻重的小官给捐款人。

  不得不说,汉朝为了充盈国库,真的是什么招都想得出来。

  因为这条制度,后来,张释之就斥巨资,得到了一个骑郎的武官的官职。

  普通人做官有些是迫于生计,有些是为了出人头地,张释之做官纯粹是为了人生理想和家族利益。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张释之这个选择,很快就出现了问题。

  武官想要建功立业,大多是在乱世,而张释之身处的年代,是文帝时期的和平年代,哪里有什么仗打。

  作为一个武官想要在和平年代升官,大概只有三种可能,第一,皇帝认可。可是张释之接触不到,于是这个可能是没有的。

  第二,也可以长袖善舞,会逢迎接交,但是张释之从小在金窝窝里长大,骄矜得很,从来不会讨好别人,所以,这条路也堵死了。

  第三,便是善于管理,工作能力突出。这个以张释之认真严谨的工作作风,工作能力是有的,但是不知道什么原因,张释之在最初的岗位上,做了十年都没有升迁,所以,连最后的可能都没有了。

  自己努力了十年的工作,眼看着升迁无望,张释之渐渐地心灰意冷,怀疑自己当初想做官的想法,是不是太过异想天开,白白的消耗了十年的时光和大把银子,于是犹疑着想要辞官。

  临辞官前,找到当时还是中郎将的同事袁盎,喝酒辞行,袁盎知道了张释之想要辞官的想法,觉得非常可惜,所以就劝阻张释之,先不要辞官,自己想办法想皇帝举荐他。

  得到好友的承诺之后,张释之很高兴,所以就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期待着袁盎的好消息。

  接下来,袁盎倒也没有食言,真的向文帝举荐了张释之。文帝当时正是求才若渴,在见到张释之的时候,就问张释之对于当下朝局的看法,有什么可以改进的,不要掉书袋,要具体的办法,于是张释之以秦朝为例,引经据典侃侃而谈,文帝听后很满意,所以任命张释之为谒者仆射。

  注意,谒者仆射这个官职,并不是仆人一类的,而是属于文官,相当于皇帝的贴身助理,负责上传下达的工作。

  这样一来,张释之就有了接近皇帝得到升迁的机会,机会就是一切可能,而袁盎为张释之求的,就是这个机会。

  正是这个机会,让张释之能够一点点地平步青云。

  有一次,张释之跟随文帝到上林苑看老虎,文帝突发奇想问了负责管理上林苑的上林尉,圈养动物的问题,上林尉答不出来,急得满头大汗,一旁的啬夫是负责养老虎的,熟悉虎圈事物,就替上林尉解答了文帝的问题,并解答的很周全。

image.png

  文帝认为啬夫比上林尉更加认真负责,当场就要将上林尉免职,让啬夫代替。

  张释之认为不妥,劝阻文帝,会养老虎的不一定管的好上林苑,如果越级提拔啬夫,会让人知道只要在文帝面前表现的好,就可以升迁,这样朝廷内外,就会形成曲意逢迎的不正之风。

  文帝听完认为很有道理,就没有提拔啬夫。

  也不知道这个啬夫有多恨张释之,没仇没冤的,好好地升官之路,就这么让张释之给掐断了。

  看完老虎,文帝带着张释之打道回府,在回宫的路上,汉文帝问张释之,秦朝为什么覆灭?

  张释之从小读书多,难不倒他,很轻松地回答出来了,文帝很满意,将张释之提拔为公车令。

  公车令,就是负责宫中车辆运转的,还负责诸侯和大臣的来往通报。也就是说张释之从一个跟班,变成了一个小组长,虽然是升官了,但是不能再服侍在皇帝身边了,可以说丧失了很多机会。

  然而张释之这个幸运儿,就算远离了皇帝,老天也会把机会送到他眼前。

  后来有一天,当朝太子刘启在和梁王刘辑一起入宫的时候,是乘车进宫,并没有下车,按照宫中规矩,只有皇帝和太后才可以乘车进宫。

  刘启这样做,显然是违反规矩了。

  张释之就面临了一个尴尬的现状,一边是自己的职守,一边是当朝太子,应该顾哪边?如果换成了一般人,一定认为刘启是当朝太子,久居宫中,一定是知道规矩的,之所以敢知法犯法,定是因为刘启向来如此,依靠太子的身份没人敢动。

  如果将太子违规的事报告皇帝,人家是亲父子,就算问罪太子,不过是骂一顿,自己却得罪了太子,未来的皇帝,来日自己还会有好日子过吗,所以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卖太子个人情,当作没有这回事。

  但是张释之丝毫没有因为违规的是太子就轻轻放过,而是拦住太子的车,阻止太子进宫,并向文帝状告太子违规乘车入宫,请求将太子治罪。

  文帝也是第一次遇见这么较真的人,当场傻掉了,不知道该如何处理。治罪吧不是小罪,不治罪吧,没有办法维护法度。

  所以这个时候,局面一时间就僵住了,直到后来薄太后知道了这件事,亲自下旨特赦太子,这件事才算圆满的收尾。

  文帝经过这件事之后,认为张释之刚正不阿,值得重用,所以将张释之提拔为中大夫。

  后来,汉文帝又接连提拔张释之做了中郎将,廷尉。

  廷尉,是汉朝负责司法审判的长官,也是全国最有权威的法官,廷尉府相当于现代的最高人民法院。

  这个职位,向来都是由最公平公正刚正不阿的人负责,张释之为人不畏权贵,正直忠厚,正好合适。正是在这个职位,张释之将自己的能力得到完全的发挥,成了名垂千古的贤臣。

  那么张释之是如何名满天下的呢?

  后来有一次,有一名盗贼因为偷盗皇家宗庙的玉器被抓获,按照律法,应该处于死刑,但是文帝认为盗贼冒犯了刘家的先祖,应该诛九族,张释之认为不合法度,如果偷盗了宗庙玉器就要诛九族,那么如果有人挖了皇陵的土,又该怎么处罚呢?

  文帝和薄太后商量后,认为张释之说的有道理,就认可了张释之的判决。

  经过这件事,大将军周业夫和梁相山都侯王恬,都钦佩张释之的为人,与其结交,张释之因此在汉朝名声大噪,很多王公贵族,大臣百姓都认为张释之为人公允,称赞他执法如山。

  后来,汉文帝刘恒去世,汉景帝刘启继位。众所周知,刘启是个记仇的个性,张释之担心刘启给自己穿小鞋,就向刘启当面谢罪。

  好在,刘启也知道张释之的性格,并没有责怪他。当然,也可能是刘启当时刚继位,认为张释之这样的直臣还有用的缘故。

  一年后,景帝刘启将张释之调任为淮南王的相国。

  相国一职官位比廷尉高,但是由中央发到地方,也弄不清楚张释之是被提拔了还是被贬官了。

image.png

  要知道,淮南王刘濞可是景帝刘启的死敌,因为刘启曾经用棋盘砸死了刘濞的嫡长子,刘启这个安排也不知道是重用张释之,还是报复张释之,关于这个猜测,后世的人众说纷纭。

  过了很久,张释之去世了。

  张释之有一个儿子,名叫张挚,做官做到了大夫,后来因为不善于结交逢迎被终身免职。从这个事件来看,景帝刘启很有可能就是记恨张释之,才将张释之调到淮南的。

  毕竟,张释之做廷尉做得很出色,张释之自己也很喜欢这份工作,做不了自己热爱的工作,这对张释之来讲,也是一种惩罚。

  只是因为人家儿子不会结交逢迎,就将人家贬为平民,并且终身不得做官,这个惩罚明显是过了呀。由此可见,景帝刘启还是记恨了张释之。

  张释之执掌廷尉,为后世树立了一个执法如山的典型,他的观念是用律法维护大多数人的利益,尽可能地客观,这个观念在当时十分前卫,放在现在的社会都是先进的,可谓法律史上的先驱人物。

  后来,司马迁还这样评价过张释之:

  “张季之言长者,守法不阿意;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二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张季、冯公近之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风云人物

刘备和刘秀之前有什么区别 刘备统一天下汉献帝又会怎么样

刘备和刘秀之前有什么区别 刘备统一天下汉献帝又会怎么样
  还不知道:刘备和刘秀有本质区别吗?如果他一统江山,汉献帝会有什么下场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强权换来的禅让就是合法的吗?曹操杀了汉献帝的皇后、贵妃和皇子,把汉献帝根本不当人看待,当然汉献帝自己也不像个人,一点血性都没有。曹丕在这种大前提之下,让汉献帝禅让,这也叫合理合法?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就说明了一点,这个世界不讲道理,只讲实力。所以没有必要把合理...

历史上屈原的死对楚国有何影响?

历史上屈原的死对楚国有何影响?
  历史上屈原的死对楚国有何影响?这是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说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作为春秋战国时期,最活跃的一个诸侯国,楚国的历史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初期。当年武王伐纣的时候,楚国的先祖还只是一个南方的小部落。但就是因为在这场商周交替的历史潮流当中,楚国的先祖站队正确,选择了帮助周王室,所以成了胜利者。  因为站队正确,周朝开国之后,还给了楚国一个子爵的爵位。在周朝的五级爵位制当中,子爵虽然...

历史上刘恒是如何稳住自己的皇位的?用了哪些办法?

历史上刘恒是如何稳住自己的皇位的?用了哪些办法?
  历史上刘恒是如何稳住自己的皇位的?下面由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提到汉文帝,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可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文景之治。正是因为汉文帝的努力,汉朝才得以休养生息了几十年,逐渐积攒出雄厚的国力。但是对于汉文帝是如何登基,如何坐稳皇位,很多人可能就不太清楚了。  作为刘邦的第四个儿子,吕氏被诛杀之后,为何刘恒会被大家选中,成了汉朝的新皇帝?刘恒既然是周勃和...

三国时期吕蒙与孙权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吕蒙与孙权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三国时期吕蒙与孙权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文章,欢迎阅读哦~  正史中的吕蒙是病死的。且电视剧中表现出来的孙权忌惮吕蒙的情形,也和东吴当时的实际情况不符合。  因为孙权可能会忌惮江东四大家族出身的陆逊,但绝对不会忌惮吕蒙,更不会主动害死吕蒙。至于原因,小编慢慢道来。  第一:东吴势力的基本构成中,吕蒙属于可信赖的派系中人  东吴的基业是孙权的兄长孙策在世时打下来的,孙...

曹冲幼时成名却在13岁早早逝世 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曹冲幼时成名却在13岁早早逝世 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还不知道:曹冲绝顶聪明,为啥13岁便早夭了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神童衫子短,袖大惹春风。”这是古人在思及历史上那些少年时就显露出过人才华的神童时,不禁伏案挥毫写下的诗句。  白纸墨字中的少年们穿着宽大的衣衫,在春风中嬉戏打闹。他们有着绝顶的智慧,有着绝佳的天赋,因自己的功绩留名青史,事迹也被后人不断传唱。  而这群人中,还有一个叫做曹冲的神童。他幼时成...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风云人物

  • 刘备和刘秀之前有什么区别 刘备统一天下汉献帝又会怎么样
  • 历史上屈原的死对楚国有何影响?
  • 历史上刘恒是如何稳住自己的皇位的?用了哪些办法?
  • 三国时期吕蒙与孙权之间的真实关系如何?他到底是怎么死的?
  • 曹冲幼时成名却在13岁早早逝世 背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 武则天真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皇帝吗?
  • 贾诩是如何祸乱东汉的?他最后的结局如何?
  • 王允在董卓死后,不愿意接受西凉军的投降是为何?
  • 朱祐杬:生平经历普通,死后却被儿子追尊为皇帝
  • 废后静妃是谁?她与顺治帝之间有何故事?
  • 朱元璋作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对明朝的影响有多大
  • 正所谓功高震主,那么秦始皇为什么没有杀功臣?
  • 刘荣和刘德是什么人?他们二人的结局如何?
  • 汉武帝也期待长生不老吗?详解武帝和李少君的故事
  • 章邯为何没有选择投降刘邦?真相是什么?
  • 宇文觉是什么出身?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刘禅在诸葛亮死后依然重用诸葛瞻是为什么?
  • 宋高宗当时的身体非常好,为何却将皇位让给太子赵昚?
  • 三国时期张郃与曹洪二人的实力怎么样?有何差距?
  • 贾谊为何可以与皇帝结为朋友?“西汉鸿文”贾谊
  • 韩安国为何没能成为丞相?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夫一妻”制?
  • 公孙弘是什么人?他最后为何能得以善终?
  • 历史上李斯到底是功臣还是罪臣?如何评价他?
  • 三国时期关羽是如何对待吕布的?态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