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节日文化 揭秘:“目脑纵歌”对景颇族有何影响

揭秘:“目脑纵歌”对景颇族有何影响

  景颇族的民间舞蹈,蕴藏丰富,历史悠久而又别具丰采。就其性质大致可分为:欢庆自娱性舞蹈,如“目脑纵歌”、“整歌”、“叮歌”。祭把丧葬舞有“格本歌”、“恩港斋”、“金寨寨”。表演性舞蹈有“刀舞”。有些景颇族民间舞含双重性,自娱性,表演性兼而有之。

  目脑纵歌是景颇族影响最大的大型集体歌舞,关于它的由来,景颇族不同支系都有这样的传说:地上的百鸟应邀到天上参加太阳神举办的目脑纵歌。百鸟返回大地后,在一棵大青树上举行了地上的第一次“纵歌”集会,被景颇族创世英雄宁贯娃看见并学会,移植到了人间。故事中说,始祖宁贯娃原住在“阿桑尤布”(意为“石岩洞”)的地方。当时人们居住在石岩洞里,使用各种石工具,如石刀、石锅、石三角灶架等。另有一种说法:景颇族的发源地在今青海省境内,传说青海湖有一鸟岛,曾是景颇族最初欢度自己的节庆——目脑纵歌时祭把和跳舞的地方。至今日脑纵歌仍模仿鸟的形态和动作进行,领头跳舞的“脑双”必须头戴兜签,用孔雀羽毛为顶饰。从目脑纵歌的祭坛,祭祀仪式,舞蹈形式和内容上看,舞场中央设置的祭坛“目脑示标”(也称“目脑柱”)上汇集了景颇族的多种崇拜偶像,柱上画着的太阳、月亮、孔雀、雌雄祖宗山,舞蹈队形图案,五谷图,祖传长刀图案等,有些是景颇族早期的原始图腾崇拜物。这些都说明,目脑纵歌是一种古老的艺术。舞蹈动作比较简单原始,而宗教祭祀成分浓厚,活动组织严密有序,舞前要先举行庄严神圣的开舞仪式。

4.jpeg

    上千名舞蹈者,由脑双率队步入舞场,先向目脑示标致礼祭拜,然后才绕着祭坛起舞。建国前跳“目脑纵歌”有祭拜最大的家堂鬼“木代鬼”的内容,现在祭把性内容已逐步淡化,而代之以欢庆性的节庆歌舞,但仍保留了早期的祭祀舞蹈仪式风貌。

  景颇族信奉万物有灵,崇拜自然,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有鬼灵,能致人以祸福,过去鬼魂祟拜几乎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凡播种、收割、疾病、婚丧、节庆,械斗等,都要请董萨杀牲占卜祭鬼,以祈禳恶鬼和报祭善鬼。景颇族实行土葬、火葬和天葬三种葬式,正常死亡用土葬,非正常死亡多用火葬,幼婴天亡用竹笋叶包裹放到野外或树林中,谓之天葬。善终者,要请董萨主持举行繁杂的祭鬼送魂仪式,以便把死者的鬼魂送回“老家”和祖宗团聚。守灵期间要跳丧舞,全寨青年男女及邻村的小伙子、姑娘们都来参加,常常通宵达旦连跳数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节日文化

景颇族习俗 景颇族丧葬习俗简介

景颇族习俗 景颇族丧葬习俗简介
  老人去世,来送葬的人,男的扛着火药枪,走到死者寨子边先鸣一枪,到死者家门口又一个接一个地放一枪。女的用背箩背着米酒、大米及一只小鸡送给死者家。人死后,停尸在死者的房间。在堂屋里杀只小鸡,不拔毛就烧。到人吃饭时,把烧熟的小鸡连饭供在棺材旁边。堂屋里的火一直燃着,不能熄火,一些老人围着火塘守灵。第二天把水牛拴在鬼桩上,用一根长线把牛跟死者连起来,对死者说:“这头牛你牵走吧!”说完用斧头把牛杀死,砍...

景颇族舞蹈 景颇族民间舞蹈概况

景颇族舞蹈 景颇族民间舞蹈概况
 景颇族民间舞蹈动律主要体现在双膝的屈伸运动上,各种舞步都由双膝的屈伸来带动。双膝屈伸在不同的舞种中可分为快慢两种;一种节奏较慢,屈伸平缓有韧性,上身前俯后仰的幅度较大,如祭把丧葬舞格本歌、整歌。另一种是轻快而具弹性的屈伸,如刀舞、目脑纵歌,由于节奏加快,动作显得欢快灵捷,情趣也活跃欢腾。  景颇族不同支系的民间舞蹈整体风格动律较统一,男女老少皆宜的群众自娱性循环式的舞蹈有广泛的群众性。  鼓、铓...

景颇族舞蹈 景颇族的丧葬舞啥样

景颇族舞蹈 景颇族的丧葬舞啥样
  景颇族认为,丧舞金寨寨是本民族最原始的民间舞蹈,舞者全身赤裸,纹面绘身,动作粗犷,据说,保持这种原始装束,是为了要后人知道景颇族先民所经历过的原始时代。金寨寨的男性舞者装扮成一雌一雄,在舞场中自由奔走吼叫,以扭动胯部,做出性交动作,或模仿兽类的性行为,体现出浓郁的生殖崇拜意识。金寨寨的原始舞蹈特征,反映了景颇族还处于穴居时代,以树皮枝叶蔽体,靠采集和狩猎为生存手段的原始社会形态。  格本歌也是...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景颇族文化 景颇族舞蹈与音乐简介
  景颇族的舞蹈分为祭祀性、狩猎性、生产劳动性和欢庆性等五类。祭祀性舞蹈有"总戈"、"布滚戈"、"金再再"等,动作粗犷豪放,形象生动。狩猎性舞蹈有"龙东戈",军事性舞蹈有"向戈"(耍刀)、"串戈"、"以弯弯"等。生产劳动过程的舞蹈,步伐灵活,富于变化。欢庆性舞...

揭秘端午节起源的另一个传说 孝女曹娥投江

揭秘端午节起源的另一个传说 孝女曹娥投江
在浙江绍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传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14岁,昼夜沿江号哭寻找父亲。后来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她也因投江救父而亡就此传为神话。据史料记载,自宋代以来,历代帝王都曾对曹娥大事褒扬。很久以前,上虞舜江西岸的凤凰山下有个不知名的小渔村,村里有个姓曹的渔夫。曹渔夫有个十四岁的女儿,叫曹娥,生得漂亮聪明,还是个远近闻名的孝女。这年五月初...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