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语 趣历史 秘闻野史 董仲舒辅佐了两位王爷,为什么两位王爷都谋反了?

董仲舒辅佐了两位王爷,为什么两位王爷都谋反了?

  今天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董仲舒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董仲舒是谁?

  就是那位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西汉大儒,那么,这位大儒最终结果如何?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从为什么要“独尊儒术”讲起了。

image.png

  一:为什么要“独尊儒术”

  建元六年,前135年,窦太后死,登基六年之久的汉武帝刘彻才有机会乾纲独断,为了实现理想抱负,向天下下诏曰:

  ……今朕获奉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猗与伟与!何行而可以章先帝之洪业休德,上参尧、舜,下配三王!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此子大夫之所睹闻也,贤良明于古今王事之体,受策察问,咸以书对,著之于篇,朕亲览焉。

  什么意思?

  简而言之,如今轮到朕掌权了,但怎么才能把天下治理好呢。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天下贤良可以将治理国家的见解汇编成册,上交朝廷,供朕御览。

  于是呢,当时有名的经学博士董仲舒,献上了《举贤良对策》,汉武帝看完之后很不解渴,便连续召见三次,就在这三次当中,董仲舒总结出著名的“天人三策”,首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其要旨在于,根据天人感应的原则,确定“君权神授”,天子治理天下,完全是老天爷的旨意,既然是老天爷的旨意,就一定要保证天子的权威,否则就是逆天,可怎么保证天子的权威呢?思想上必须统一,而这种思想,找来找去,也只有儒家比较靠谱,还有点相关的理论依据,所以,就只能“罢黜百家”不允许出现别的声音,“独尊儒术”,让“儒”跟天家休戚与共了。

  西汉之初,主要采用黄老之说当中的“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虽然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繁荣富强,但同时也带来了文景之治时的七国之乱,因为七国之乱的关系,“黄老之道”也受到怀疑,如今正是思想上新旧交替的混乱时期,就在这个时候,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乘虚而入,听起来还很有那么一点道理,于是呢,汉武帝就顺理成章的推行了。

  董仲舒因此得到重用,那么,他一定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了。

  二:辅佐江都王,江都王谋反

  的确,当侃侃而谈的时候,汉武帝绝对相信,眼前这位夫子,一定是位难得一见的大才,难得一见的大才怎么办?

  汉武帝爱才,如今既然找到人才,那自然要予以重用,于是呢,天人三策之前,董仲舒只是个教授经学的博士,没有什么实际职务,天人三策之后呢,董仲舒立刻坐了火箭一般,一下子被提拔成了江都国的国相。

  江都国什么情况?原吴王刘濞的地盘,七国之乱中,吴国势力最大,为嘛?就因为吴国盛产铜矿,可以自己铸钱,从这个层面讲,原先的吴国,现在的江都国,对朝廷而言,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汉武帝把董仲舒放在这个地方,重用之意已经不言而喻。

  董仲舒呢,大约也是不想辜负汉武帝信任,可身子骨实在不争气,任命下来不久,居然就生了病,生了病自然要好好养病,等身体恢复之后再去上班,但,仿佛老天爷考验他似的,就在董仲舒养病的时候, 出大事了。

  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供奉祖先牌位的辽东高庙、长陵高园先后发生火灾,汉武帝正难过的时候,董仲舒立刻嗅到了机会,连身体都顾不了了,立刻床榻上爬起来,带病起草了一份《高庙园灾对》,以天人感应的原则推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火灾,完全是皇帝失德所致。

  不知什么缘故,皇帝已经重用他的时候,他又指责皇帝失德,大约自己也感觉有点不大对劲,《高庙园灾对》写成之后,一直没有上交,恰在此时,京城里认识的好朋友主父偃到家中做客,攀谈之际,主父偃忽然发现,董仲舒刚完成这么一个大作,完成这么一个大作怎么办?

  同样是汉武帝求贤的时候进入朝廷,可结果呢,董仲舒当了国相,主父偃只是个郎中,心里不平的很,如今一看,这人胆子这么大,那还留着他干嘛,于是,乘隙偷了这份《高庙园灾对》,赶紧跑到汉武帝跟前告发。

  汉武帝一看,火上来了,怎么地?高庙着火,是朕失德所致,朕失什么德了,以前的事是窦太后干的,现在,朕还什么都没干呢,当时就觉得这个冤枉那,冤枉怎么办?

  勃然大怒,立刻就要将董仲舒处死,幸亏朝廷里还有几个好人,连忙给董仲舒求情,董仲舒这才留了一条性命,但江都国国相,就别想了,被一竿子撸到底,万般无奈,继续教书去了。

  《汉书》上说,董仲舒虽被免职,但江都王还是很尊重他,将之请到江都国,自以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时不时的讨教两招,讨教两招的结果怎样?

  齐桓公

  齐桓公是什么人?春秋霸主,如今皇帝执掌天下的时候,你一个王爷居然以霸主自诩,什么意思还用多说,那么,面对这种情况,董仲舒怎么办?

  依旧大力推行“独尊儒术”,在这样的教导下,据说江都王刘非是改好了,但他的儿子刘建,刘非去世不久就阴谋造反,前121年事败自杀。

  董仲舒辅佐的第一位王爷,就落了个这样的结局,江都国也因此并入广陵郡。第一个结果差了点,第二个呢?

  三:辅佐胶西王,胶西王谋反

  事情就能有这么尴尬。

  前125年,胶西王刘端的国相又出了缺,为什么要说“又”呢?

  胶西王刘端性格暴虐,特别喜欢杀人,国中两千石以上的官员,大部分死在他的手里,其中就包括胶西国国相,这回呢,胶西国又有了空缺,该派谁去呢?

  关键时刻,大臣一致举荐董仲舒,认为如胶西王这样的人,只有董仲舒这样的大贤才能感化,汉武帝一听,是这个理,便又给董仲舒升了官,让他当胶西国国相。

  董仲舒这回是去了胶西国,也经常用儒家的学说感化胶西王,但,大约因为易经咒不翻潜艇的缘故,胶西王依然如故。

  就这样,董仲舒在胶西国生生挨了四年,整天价提心吊胆的实在呆不下去,实在呆不下去怎么办?

  索性辞官不做,回家写书去了。《汉书》上说,董仲舒走了以后,胶西王愈发混账的不成样子,王爷王当得不过瘾,居然僭用天子仪仗,打算谋反,事情泄露以后,大臣们都主张杀掉。

  然而,胶西王刘端是汉武帝的亲弟弟,汉武帝实在下不了手,下不了手怎么办?

  只施行了一个“削地之刑”,将他的封地收去一半,以示惩罚,如此一来,胶西王刘端改悔了吗?

  没有,这位王爷也绝,皇帝削了我的地,那剩下的地方我也不管了,命令官员不许收税,府库里的钱粮也不去统计、管理,最终导致府库腐朽坍塌,浪费的钱财以亿万来计算,胶西国折腾成这般模样,胶西王刘端自己呢?

  化妆成平民,溜溜达达,到别的郡县玩耍去了,前107年,胶西王就这样混账至死,因为特殊的原因无后,胶西国因此撤销,并入胶西郡。

  董仲舒辅佐的第二个王爷就是这个结局,也是打算谋反,虽然事发之后没死,但他那种做派,跟死了有什么区别呢。

  汉武帝重用董仲舒之后,就让他辅佐了两个王爷,结果呢?两个王爷谋反,居然一个都没感化,董仲舒的官场生涯就走到了尽头,据说回家之后,汉武帝有问题还喜欢向他请教,但又有什么用呢?

  四:皇帝就再也不相信儒家了

  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大约就是当时最大的儒,最大的儒都是如此,皇帝们还敢相信儒家吗?

  汉武帝时,可以重用信奉黄老之道的汲黯,可以重用崇尚经济的桑弘羊,可以重用喜欢刑名之学的张汤,可以重用擅长纵横之术的严助等等,但唯独就是不重用儒家。

  之后的汉昭帝、汉宣帝时依旧如此,唯独汉元帝,当太子时喜欢儒家学说,曾劝阻汉宣帝:

  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

  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一听,当即勃然变色道:

  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

  什么意思?

  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二道交替使用,为何要专行仁政,效法周朝呢? 况且一般儒生不能用所学结合实际,喜欢厚古薄今,使人惑乱于名实,不知所从,那怎么能委以重任!

  其后,还因为汉元帝刘奭建议重用儒生叹气道:

  乱我家者,太子也!

  这个太子,一定会给天下带来祸乱啊。

  汉元帝刘奭不过建议汉宣帝重用儒生,汉宣帝就如此感慨,并作出非常严重的结论,为什么,关键还是那句话:

  俗儒不达时宜。

  儒家的学说不实用,不能结合实际,而这种说法,百多年前,先秦大儒荀子入秦,秦昭襄王面前推广他的学说,秦昭襄王就批判道:儒者无益于人之国。

  大家都认为儒家的学说不实用, 为什么会有这种认识,看看董仲舒的经历,似乎能明白一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秘闻野史

延续200多年的“四时捺钵”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延续200多年的“四时捺钵”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辽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辽朝是由马背上的民族契丹所建立的一个朝代,所以在辽朝建国200余年以后,由于常年居住在草原上,以游猎生活方式为主,这个朝代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捺钵。这个政治制度,为辽国根据其疆域面积和民族文化习俗,首创而成的一项特殊制度。出于各种原因,辽朝在历史教学中所占的比重并不大,以至于人们忽略了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独特性...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有什么本质区别?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有什么本质区别?
  在我国历史上,有的政权被后世史官称之为国,而有的则称之为朝(或者代)。典型的例子有“东晋十六国”——南方晋朝(东晋)北方十六国。此外,最为典型的,还有五代十国。  在时间线上,东晋和十六国、五代和十国可以理解成同期的。那么,国和代到底有什么区别?  正统意义  在我国古代,历来奉行“天下观”:古人认为,天下是一个整体,因此天子是天下最崇高的人,天子的政权,是“朝”,是最正统的——因此有“天朝”...

江湖骗子智天豹预言乾隆能活82岁,最后被凌迟处死

江湖骗子智天豹预言乾隆能活82岁,最后被凌迟处死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智天豹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因为古代皇帝都想要能够长生不老,所以很多皇帝都比较迷信江湖术士。  在我国古代时期,出现过很多精通玄学的大师,例如汉朝时期的许负,唐朝时期的袁天罡,都是具有真才实学,并且获得皇帝封赏的玄学大师。  然而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很多滥竽充数,依靠着坑蒙拐骗来骗取皇帝信任的“假大师”,这些江湖骗子打着玄学的旗号胡言乱语,最终狠狠...

蒙古人杀光金朝皇室,为何会善待宋朝皇室?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蒙古帝国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南宋端平元年(西历1234年),蒙古灭亡金国,并将金国皇族全部杀光,之前南宋宝庆三年(西历1227年),蒙古灭亡西夏,并且在西夏全境展开了大规模屠杀,导致西夏境内出现万里无人烟的惨状。  再往前,蒙古西征中亚大国花剌子模,几乎将花剌子模夷为平地,甚至整个西亚都因为蒙古人的屠杀,人口基数出现大规模断层情况。  但是,...

朱元璋想定都老家,刘伯温说9个话改变其想法

朱元璋想定都老家,刘伯温说9个话改变其想法
  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刘伯温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元朝末年朱元璋打败张士诚和陈友谅后,朱元璋是在南京建都,后明成祖朱棣迁都至北京。但是你不知道的是朱元璋在建国之初并没有想要定都南京,他当时想要在自己的老家凤阳建都,最后因为刘伯温的一句话改变了这个想法。  南京一开始并不是朱元璋的首选之地,之前他曾去卞梁考察,试图将都城建在那,但实地考察后他放弃了这个想法;也曾派太子...

新华字典查汉字

按笔画数 按偏旁 按拼音

最新秘闻野史

  • 延续200多年的“四时捺钵”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 五代十国中的“国”和“代”有什么本质区别?
  • 江湖骗子智天豹预言乾隆能活82岁,最后被凌迟处死
  • 蒙古人杀光金朝皇室,为何会善待宋朝皇室?
  • 朱元璋想定都老家,刘伯温说9个话改变其想法
  • 花木兰是如何隐藏女子身份12年的?木兰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 殷通和项梁是好朋友,项梁为什么要杀殷通?
  • 杨贵妃和慈禧太后是怎么美白的?这些方法有效果吗?
  • 赵光义北伐辽国,为何重创20万宋军?
  • 乾隆喜欢香妃什么?仅仅是因为“体香”吗?
  • 西门庆为什么敢“泡”潘金莲?不怕武松报复?
  • 在古代,为什么私藏铠甲会有杀身之祸?
  • 白胜碌碌无能还出卖晁盖,最后竟能成为梁山好汉
  • 夏姬一共嫁了几次?与夏姬有关系的为何都短命?
  • 嫔妃之间残害皇嗣,难道皇帝真的不知情吗?
  • 皇帝死后,燕铁木儿为何敢公开娶皇后为妻?
  • 古代没有摄像头,被诛九族的人为什么不逃跑?
  • 武则天时期为何禁止吃肉?一个大臣吃了羊肉武则天是怎么处理的?
  • 明代将领为何畜养家丁?背后有何原因?
  • 八阿哥两次拉拢年羹尧,为什么都没成功?
  • 郭暧打了升平公主之后怎么样了?升平为何因此改了性格?
  • 宋皇后是被如何陷害致死的?宋皇后冤死之后汉灵帝怎么样了?
  • 为什么唐朝嫁出去和亲的基本上都是假公主?
  • 永穆公主贵为公主被人戏弄为何忍气吞声?敢欺负她的人是谁?
  • 诚嫔:孝圣宪皇后的侄孙女,13岁就成乾隆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