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介是谁?他被人称为真御史是什么原因?
复制2024-11-20 10:03:00
4
唐介字子方,是北宋著名谏臣,“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
“孤忠自许众不与,独立敢言人所难。去国一身轻似叶,高名千古重于山。并游英俊颜何厚,未死奸谀骨已寒。天为吾君扶社稷,肯教夫子不生还。”
殿中侍御史唐介因直言敢谏,被宋仁宗一怒之下贬出京城。许多正直官员敬佩其忠直,特意为他设宴饯行并“赋诗激美。”大臣李师中这首赠诗,充分表达出众人对他铮铮铁骨的赞美。
宋仁宗读完此诗,怒气顿消,但金口玉言,无法收回成命,只得将唐介流放英州(今广东英德县)。
唐介因何事激怒宋仁宗?宋仁宗又为何对他网开一面?
(一)不惧权势
平江县首富李财主一家,被人告发“杀人祭鬼”,全家被县衙逮捕关押。男女老少虽受尽严刑拷打,却始终无人承认罪名。
新任县令唐介仔细研究案情和口供,终于发现疑点:告发李家杀人祭鬼者是某县吏,而此人素来以贪婪臭名昭著。他略施小计,便让县吏招供。原来,县吏多次勒索李财主未果后,才怀恨在心越级向州府诬告,致使李财主一家锒铛入狱。
岳州太守得知自己被县吏欺骗后,竟恼羞成怒迁怒唐介,请求朝廷派专员异地审查。御史将李家带往异地重新审理,审讯结果与唐介完全相同。
案情大白后,含岳州太守及县吏在内的相关人员被撤职查办,御史受到朝廷赏赐。唐介虽未受到朝廷表彰,但在百姓心中已经封神。
他调任任丘县令后,驿吏纷纷诉苦。原来,任丘县是辽国使者来往的必经之地。辽使进入宋境,飞扬跋扈,向驿站提出各种非分要求。县令不敢得罪辽使,命令驿站设法满足。驿站不敢不从,只得自掏腰包置办,家家因此几乎倾家荡产。
唐介次日端坐到驿站大门口,对进出的辽使宣布:“从即日起,贵国使者所有非法需求,本县一律不予理睬!而且,如果有人心怀不满,胆敢毁坏县境内所有设施或器具,本县一定按大宋刑律逮捕法办!”辽使们第一次遇到硬骨头,灰溜溜规规矩矩按章行事。
他升任德州通判后,接到转运使崔峄命令“高价出售库藏绢绸”的公文,深感不妥,于是扣压公文不下发,且多次向上级相关部门询问。崔峄闻讯大怒,多次派专人行文质问唐介,唐介顶住压力“不为动”,最终迫使崔峄收回成命。
(二)名扬天下
天道酬勤,以“硬骨头”在朝野闻名的唐介,终于被人慧眼识珠调入御史台,升任专掌纠弹百官朝会失仪之事的殿中侍御史。
后宫迎合皇太后,在建造皇太后专用的龙凤车时。在内部装饰大量奇珍异宝。唐介谏言这个“后宫奇靡之器”远超礼制,宋仁宗恍然大悟,“诏亟毁去。”
宋仁宗重用外戚张尧佐,竟任命他出任“宣徽、节度、景灵、群牧四使”,使“天下皆谓尧佐主大计。”唐介与包拯等谏官反复劝谏,张尧佐以退为进,主动“辞宣徽、景灵使。”不久,张尧佐重新以宣徽使身份执掌河阳。 唐介一眼看穿宋仁宗在耍把戏,直言不讳对同僚们说:“官家这是想授予他宣徽使,只是让他到河阳过渡一下而已!”同僚们认为这已是最好结果,不想再节外生枝。唐介依然不屈不挠抗议,直到宋仁宗亲口道出张尧佐的任命出自中书省建议,他才暂时住口。
唐介再次进谏三件事:张尧佐才能不足,请求将其罢免而任用富弼为相;谏官吴奎与宰相文彦博结党营私,不能坚守谏官职责;文彦博镇守蜀地时利用职权制造成都灯笼锦绣,通过贿赂宦官和张贵妃“以得执政”。这封奏疏“语甚切直”,宋仁宗大怒,扬言要将唐介流放边地。唐介得知宋仁宗拒绝劝谏,坦然道:“臣激于忠诚与义愤进谏,生死尚且不顾,岂会害怕贬黜?”
次日,宋仁宗气急败坏,召集重臣传阅唐介的谏书,首先定调:“唐介进谏,出自职守。但是,他竟然攻击‘彦博由妃嫔致宰相,此何言也?’朕任用文彦博为宰相,唐介凭什么干预?”唐介不慌不忙对文彦博道:“文丞相应该自我反省有无此事,在陛下面前不可隐瞒!”文彦博被迫承认唐介弹劾“数件皆实。”宋仁宗被当众打脸,“怒益甚”,将唐介轰出殿外。经重臣劝解,宋仁宗冷静下来,重新认真阅读唐介的谏书,作出三个重要决定:将唐介从春州(今广东省阳春市)改置英州(今广东英德市)。他深恐唐介在流放途中病死或出意外,使自己背上“杀直臣名”,特意派宦官带兵沿途武装护送唐介至流放地;罢免文彦博宰相职务;将吴奎“出知密州。”
唐介以一己之力扳倒三名朝廷大员,“由是直声动天下”,被士大夫尊称为“真御史”,提到他时一概尊称“唐子方(唐介字)而不敢名。”
(三)回朝劝谏
自古以来,即便是名垂青史的明君,也很难完全听从劝谏者。唐太宗如此英明神武,尚且有时被魏徵劝谏得无地自容而恼羞成怒。宋仁宗能容忍并采纳唐介劝谏,堪称盛德之主。所以,宋仁宗贬黜唐介后,将其步步升职,在短短半年内将唐介重新“召为殿中侍御史”,继而提拔为谏院长官。
唐介针对种种不良现象提出劝谏:“有些官员曲意走后宫路子,得以频频升官,这种现象必须抑止;宫廷赐予嫔妃的费用,比前朝高出十多倍且还在继续增长,应该予以削减;地方长官荐举的人才,大多是只会舞文弄墨的下级官吏,请朝廷下令地方精心选择端良敦朴人士;各路监察官员时常趾高气扬‘凌扰郡县’,造成恶劣影响。臣建议取消这些官员,把监察权交归各路地方长官;兖国公主‘夜开禁门’,应该追究警卫主官责任,以肃整皇宫纪律。”这些建议,“帝悉开纳之。”
宋英宗即位,升任唐介为御史中丞。他特意召见唐介道:“您在先朝有正直声望,所以朕才重用您!”唐介谦逊回答:“陛下过奖!自古寻求天下大治的明君,并非要找到惊世骇俗的治国之术,最重要的是‘顺人情而已。’诚愿陛下继承祖宗遗德余烈并发扬光大,‘则天下蒙福矣!’”
(四)安石政敌
唐介为人清高,以敢于直言被同僚忌惮。因此,每当谏官空缺时,百官都衷心希望唐介出任以“观其风采。”宋神宗即位后,因唐介是两朝有名的正直大臣,“故大用之”,官拜副宰相。
依照惯例,宰相每日早晨都会在待漏院(百官在宫门外等候早朝时休息之地)某个屋内审阅向皇帝进献的文书,副职不能参与。唐介向宰相建议:“副职身在政府却不能预先审阅文书内容,如果皇上提问,我等如何对答?”宰相觉得有理,召集正副宰相们一起审阅进献文书,从此成为惯例。
宋神宗在宰相力荐下,“欲用王安石。”唐介谏阻,说王安石难当大任。宋神宗有些不满:“文学、吏事、经术,他哪方面不胜任?”唐介直言不讳:“王安石虽然好学,但不知变通,所以其言行不切实际事理。倘若重用,必定变数不少!”退朝后,唐介对宰相等人道:“王安石如果受重用,‘天下必困扰’,诸公拭目以待吧!”
宋神宗我行我素,重用王安石。中书省进献拟任官员名单,朝廷“数日不决。”宋神宗干脆下令:“当问王安石!”唐介进谏:“陛下认为王安石能当重任而重用他,本无可非议!但是,官员任免之类的大事岂能由一个翰林学士决定?臣近来时常听说陛下把朝政决定权交给王安石,只要他同意‘可即行之,不可不行。’那么,要我等朝臣何用?这明显是不信任朝臣啊!如果陛下认定臣才疏学浅,臣希望首先被罢免!”
王安石执政后,唐介多次当面与王安石展开针锋相对的争论。王安石因为有宋神宗撑腰,每次都强词夺理与唐介为敌。唐介“介不胜愤,疽发于背,薨,年六十。”
唐介被《宋史》誉为“敢言,声动天下”且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之人。他心怀天下直言劝谏,或对事不对人,或对人不对事,均一如既往将自身安危置之脑后,换得个青史留名的“真御史”!事实证明:凡是把国家利益摆在首位的人,都会在历史的夜空中化作一颗永不泯灭的璀璨明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