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帝王,他们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复制
趣历史

2024-11-19 16:01:54

69

盘点 中国 历史上 有作 为的 十位 帝王 他们 产生了 大的 影响

  盘点中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帝王,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史上,曾先后有数百位帝王,其中虽不乏一些昏君庸主,但同样有大量的英明神主。个人认为,要在这数百位帝王之中,评选出十位最有作为,不仅要参考其文治、武功,更应该关注其对后世的影响。

image.png

  第十名:元世祖孛儿只斤·忽必烈

  功绩:灭南宋、建元朝,创行省制,发行纸币

  忽必烈为托雷第四子,蒙哥之弟,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尊号“薛禅汗”。1271年建国号大元,以大都为首都。至元十一年(1274年),命伯颜南下攻打南宋,并于至元十六年(1279年)消灭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一统。政治上,保留了宋朝的机构,注重人才选拔,于中央设立中书省,地方设立行省,开创我国省制之端;经济上,发行纸币、建立“国仓”;宗教上,实行宗教自由;军事上,虽然远征日本、安南、占城、缅甸与爪哇都遭遇失败,但在抗击海都、笃哇等西北诸王的侵扰和平服东北诸王乃颜叛乱,还是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image.png

  第九名:光武帝刘秀

  功绩:建立东汉、统一全国、开创“光武中兴”

  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新莽末年,刘秀随兄长刘演起兵于南阳,并于“昆阳之战”中大败新莽大军。更始帝即位后,刘秀持节治理河北地区,后于更始三年(25年)与更始帝决裂,即位于河北鄗县南千秋亭,尊奉汉元帝为皇考,光复汉室。后经长达12年的统一战争,陆续消灭河北、关东、陇右、西蜀等割据势力,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和地方割据局面。平乱之后,刘秀励精图治,一手缔造了,开创“光武中兴”局面。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机构,优待功臣,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休养生息,释放奴婢刑徒,抑制豪强,恢复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军事上,推行“柔道”治国,改革军制,制定了以保守为主的边防政策。

image.png

  第八名: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功绩:平三藩、收台湾,亲征准噶尔,驱逐沙俄

  康熙帝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期挫败权臣鳌拜,夺回大权,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制度,颁布《圣谕十六条》。成年后,削除三藩,平定了三藩之乱,又挫败了沙俄侵略军,并消灭了在台湾的郑氏政权。此外,又三征噶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实现了对蒙古各部的统治。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笼络汉族士人;经济上,注意休养生息,停止圈地,固定丁银,修治漕运,废除匠籍;文化上,尊崇儒学、注重西学,笼络藏传佛教。不过,康熙标榜仁政,到晚年有所倦怠,出现吏治败坏现象。

image.png

  第七名:宋太祖赵匡胤

  功绩:建立宋朝,基本完成统一,完善科举制度

  赵匡胤于后汉时投奔郭威,并于后周世宗柴荣时随征北汉、南唐,因屡建战功而受柴荣器重。显得七年(960年),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后回京被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登基为帝,建立宋朝。在位期间,依据宰相赵普的“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策略,先后灭亡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和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了全国大部分的统一。他完善科举制度,开创锁院制、弥封制、誊录制、别试制,同时殿试制度得以成为定制。同时,统治上实行“强干弱枝”的政策,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地方崛起的可能,并两次“杯酒释兵权”,罢去禁军将领和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了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重的局面,又设立“封桩库”贮藏钱帛,以期夺回燕云十六州。

image.png

  第六名:明太祖朱元璋

  功绩:推翻元朝、建立明朝,开创“洪武之治”

  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家乡受灾后又入黄觉寺做行童,25岁时参加反元起义。至正十六年(1356年)攻占集庆路,改名应天,后陆续消灭陈友谅、张士诚等割据势力,自称吴王。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于应天府称帝,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后又平定西南、西北、辽东等地,最终统一全国。朱元璋在位期间勤政爱民、力行改革,政治上废除丞相,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定《大明律诰》,严惩贪官;经济上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丈量土地,清查户口;文化上兴科举,建立国子监。社会生产逐步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中兴”。

image.png

  第五名:隋文帝杨坚

  功绩:建隋灭陈,创“三省六部制”,缔造“开皇之治”

  杨坚出身北周军事贵族,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即位后在政治上,修订刑律和制度,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改为州、县两级制,修订《开皇律》,巩固中央集权。经济上,设置粮仓、改革货币,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一手缔造了“开皇之治”。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

image.png

  第四名:汉武帝刘彻

  功绩:加强集权,独尊儒术,币制改革,首开丝路

  刘彻为汉景帝刘启之子,后元三年(前141年)即位。在位期间,为扭转西汉前期暮气沉沉的局面,积极推行改革。在政治上,创设内外朝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设立十三刺史部,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经营,抑制富商大贾势力。文化上“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采取扩张政策,除与匈奴常年交战外,还先后攻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

image.png

  第三名:唐太宗李世民

  功绩:精简机构,改革“三省六部”,开创“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太祖李渊之子,隋末时随父亲起兵,领兵攻破长安,唐朝建立后,则带兵先后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刘黑闼等割据势力,为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因与太子李建成矛盾加剧,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唐高祖李渊被迫退位,李世民正式即位。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劝课农桑,实现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东突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让各民族融洽相处,北方各族共同尊称其“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image.png

  第二名:汉高祖刘邦

  功绩:推翻秦朝,建立汉朝,汉承秦制

  曾为秦国泗水亭长,秦末天下大乱后,于丰沛起兵反秦,后转投楚地义军首领项梁。“巨鹿之战”前夕,刘邦率兵西进,收拢项梁、陈胜残兵,并攻破武关进入关中,秦王子婴投降,秦国灭亡。“楚汉争霸”期间,历经数年击败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刘邦继承了秦朝的一系列制度,同时又汲取了秦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史称“汉承秦制”。在位期间,陆续消灭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同时,建章立制,休养生息,豁免徭役,重农抑商,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对外和亲匈奴,开放边关关市,缓和了汉匈关系,为汉朝初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保障。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时伤重难愈,订立“白马之盟”,驾崩于长安。刘邦虽然历来风评不佳,但就对后世的影响来说,无疑是极为巨大的,他所继承的秦朝一系列制度,对两千年的封建王朝影响极大,毛对于刘邦的评价便极高,称其为“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image.png

  第一名:秦始皇嬴政

  功绩:统一六国,南平百越,北击匈奴,影响贯穿两千年

  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13岁继承秦王位,重用李斯、尉缭,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统一中国大业。后废除分封制和世卿世禄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二级制,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推行“黔首自实田”实行土地私有化。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即使是被诟病的“焚书坑儒”,也一定程度上击碎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化壁垒,为汉朝的文化融合产生了推进作用。

  以上便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十位皇帝,个人能力有限,或有不当之处,如有不同意见,欢迎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