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íng shū

评书

朗读píng shū

朗读ㄆㄧㄥˊ ㄕㄨ

評書

名词

评书的意思

词语解释

评书píng shū

曲艺的一种。一人演说,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敷演历史及现代故事。北方语系通称评书,南方多称“评话”,也有称“评词”的。

英文storytelling;

引证解释

评书píng shū

1.评论书法。

例证元 · 王恽 《<颜鲁公书谱>序》:“东坡 云:评书兼论其平生,苟非其人,虽工不贵。”元 · 黄溍 《跋荆公帖》:“今观此帖,风神閒逸,韵度清美,临学之家,宜有取焉,评书者未可以彼而废此也。”

2.曲艺的一种。多讲说长篇故事。

例证清 ·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 · 封台》:“戏剧之外,又有托偶(读作吼)、影戏、八角鼓、什不闲、子弟书、杂耍把式、像声、大鼓、评书之类……评书抵掌而谈,别无帮衬。”《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你要知这话的原故,竟抵得一回评书。”老舍 《茶馆》人物表:“邹福远 --男。四十多岁。说评书的名手。”

国语辞典

评书píng shū

一种民间曲艺。是一种全靠嘴说的个人表演,表演者以一把折扇、一块惊堂木将历史演义和章回小说的故事,叙述得活龙活现。评书的场所,初在农村露天空地,后在茶馆里。

网络解释

评书píng shū

评书,又称说书、讲书,广东粤语等地区俗称讲古,古代称为说话,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口头讲说表演艺术形式,在宋代开始流行。各地的说书人以自己的母语对人说着不同的故事,因此也是方言文化的一部分。

清末民初时,评书的表演为一人坐于桌后表演,道具有折扇和醒木,服装为长衫;至20世纪中叶,多不再用桌椅及折扇、醒木等道具,而以站立说演,服装也较不固定。而在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后,在电子媒体及推广普通话的冲击之下,一些方言的说书文化日渐式微,处于濒临消失的状态,但还仍然有其活力。

评书的单字字义

  • 拼音píng 部首总笔画7

    评 [ píng ] 基本解释:①议论,评论。例如~议。~语。~改。~点。~估。~审。~述。短~。 ②判出高下。例如~比。~定。~理。~判。 详细解释:动词 1.形声。从言,平声。本义:议论是非高下。 2.... [更多解释]

  • 拼音shū 部首总笔画4

    书 [ shū ] 基本解释:①成本的著作。例如~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 ②信。例如~信。~札。~简。~函。 ③...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评书的相关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