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íng

形迹

朗读xíng jì

朗读ㄒㄧㄥˊ ㄐㄧˋ

形跡

名词

踪迹 形踪

形迹的意思

词语解释

形迹xíng jì

1.人的举动和神色。

英文person’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 or body;

2.指仪容礼貌。

例如不拘形迹。

英文formality;

引证解释

形迹xíng jì

1.见“形迹”。亦作“形跡”。亦作“形蹟”。

2.踪迹。

例证晋 · 陶潜 《答庞参军》诗:“情通万里外,形跡滞江山。”唐 · 李幼卿 《游烂柯山》诗之四:“作礼未及终,忘循旧形跡。”

3.指遗迹。

例证《平山冷燕》第七回:“一路上,逢山看山,遇水览水,凡过古人形迹所在,无不凴弔留题。”

4.痕迹,迹象。

例证《宋书 · 桂阳王休范传》:“朝廷知其有异志,密相防御,虽未表形迹,而衅难已成。”宋 · 司马光 《论横山疏》:“然形迹已露, 谅祚 必叛无疑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既有了这些形迹,事不难查,且自宽心!”周而复 《白求恩大夫》三:“从他身上看不出一点主任的形迹来,简直是一个勤快诚实的招呼员。”

5.嫌疑。

例证《北齐书 · 王松年传》:“诸旧臣避形迹,无敢尽哀。”《清史稿 · 世宗纪》:“畿甸之内,旗民杂处,旗人暴横,颇苦小民。尔当整飭,不必避忌 旗 汉 形迹,畏惧王公勋戚,皆密奏以闻。”

6.指见外、见疑。

例证宋 ·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 · 白万州遇剑客》:“客语黄鬚曰:‘ 白公,志士也,处士幸勿形跡。’”

7.礼法;规矩。

例证唐 · 张鷟 《游仙窟》:“亲则不谢,谢则不亲。幸愿 张郎,莫为形跡。”清 · 蒲松龄 《聊斋志异 · 局诈》:“我辈通家,原不以形迹相限。明日,请携琴去,当使隔帘为君奏之。”胡适 《寄吴又陵先生书》:“年来所以不曾通一信寄一字者,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不必拘泥形迹。”

8.拘礼;客套。

例证南唐 ·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此风声妇人。员外如要,但言之,何用形迹。”宋 · 司马光 《与范尧夫经略龙图第二书》:“荷 尧夫 知待,固非一日。望深赐教,督以所不及,闻其短拙,随时示諭,勿復形迹。”

9.形式。

例证孽海花 《第十八回》:“我国现在事事要仿效西法,徒然用心那些机器事业的形迹,是不中用的。”

10.指身世。

例证《老残游记》第八回:“不知 申子平 能否察透这女子形蹟,且听下回分解。”

11.犹显示。

例证宋 · 俞文豹 《吹剑录》:“以己长而形跡人短,以己清而形跡人污,皆取憎取祸之道。”

国语辞典

形迹xíng jì

1.表露于外的动作举止。晋 · 陶渊明〈答庞参军〉诗:“情通万里外,形迹滞江山。”也作“形踪” 。

例证《初刻拍案惊奇 · 卷二七》:“既有了这些形迹,事不难查,且自宽心。”

2.仪容礼貌。

例证《聊斋志异 · 卷八 · 局诈》:“我辈通家,原不以形迹相限。”

例如如:“不拘形迹”。

网络解释

形迹xíng jì

基本解释

1. [person’s movements and expression or body]:人的举动和神色。

2. [formality]:指仪容礼貌。

不拘形迹

含义:

①人的神色、行为流露的迹象:形迹可疑|有了这些形迹,事不难查。

②指礼貌、规矩:正因为我们本是神交,不必拘泥形迹。

辨析:

形迹与行迹的区别,不可混淆。

行迹:1)指为行动的踪迹。如:“尽管敌人狡猾,最终还是没有发现边区领导机关的行迹所在。”(2)事迹、行为。如:“君少读书,慕古人行迹。”

形迹的单字字义

  • 拼音xíng 部首总笔画7

    形 [ xíng ] 基本解释:①实体。例如~仪(体态仪表)。~体。~貌。~容。~骸。~单影只。~影相吊。 ②样子。例如~状。~式。~态。~迹。地~。情~。 ③表现。例如~诸笔墨。喜~于色。 ④对照,比较。例如相~... [更多解释]

  • 拼音部首总笔画9

    迹 [ jì ] 基本解释:①脚印。例如踪~。足~。血~。笔~。 ②物体遗留下的印痕。例如印~。 ③前人遗留下的事物。例如古~。实~。 ④追寻踪迹:“汉求将军急,~且至臣家”。 ⑤据实迹考知:“~汉功臣,亦皆割... [更多解释]

近音词、同音词

形迹的相关组词